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襟裾的意思、襟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襟裾的解釋

(1).衣的前襟或後襟。亦借指衣裳。 宋 歐陽修 《答梅聖俞大雨見寄》詩:“豈知下土人,水潦沒襟裾。” 宋 張九成 《秋興》詩:“清風拂襟裾,片月堕籬落。” 清 孫枝蔚 《送王築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詩:“誦詩感《無衣》,涕淚濕襟裾。”

(2).引申為胸前。 清 尤侗 《遊靈岩記》:“歷階而望,則 太湖 也。山色有無,水光上下,漁舟一葉,落霞千點,氣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詞。謂禽獸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讀<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習矣而不察,則為襟裾之禽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襟裾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襟”和“裾”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漢語和文學作品中,具有具體的本義和豐富的引申義。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本義解析

  1. 衣襟與衣裾

    “襟”指古代交領上衣的胸前部分,後泛指衣服的前幅;“裾”指衣服的後襟或下擺。合稱“襟裾”即代指衣袍的前後部分,象征完整的衣着。如《說文解字》釋“裾”為“衣袍也”,強調其與“襟”共同構成服飾主體 。

二、引申義與文學意象

  1. 借指人的儀表、衣着

在詩文中常以“襟裾”喻指人的整體着裝儀态。例如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以“牛馬穿人衣”諷刺徒具人形而無知者,後衍生成語“馬牛襟裾” 。

  1. 象征士人身份與禮教

因古代士大夫衣着寬袍大袖,“襟裾”成為文人雅士的象征。如《顔氏家訓》以“整飾襟裾”強調士族禮儀修養,體現服飾與身份的文化關聯 。

三、文化内涵

“襟裾”一詞承載了古代服飾制度與社會倫理的雙重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線上版)對“裾”的釋義,漢典網
  2. 《漢語大詞典》“襟裾”條目,國學大師
  3. 《顔氏家訓·勉學篇》原文及譯注,古詩文網

網絡擴展解釋

“襟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指衣物的前襟或後襟,也可泛指衣裳。例如宋人張九成在《秋興》詩中用“清風拂襟裾”描寫風吹衣擺的景象,清代孫枝蔚的詩句“涕淚濕襟裾”則借衣襟代指衣物整體。

  2. 引申含義

    • 象征胸懷意境:如清人尤侗在遊記中寫道“氣象茫茫,集於襟裾”,以襟裾代指胸襟,表達自然景色與内心感受的交融。
    • 比喻人的修養:在成語用法中,“襟裾”可指代品行,如“馬牛襟裾”出自韓愈詩句“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諷刺人若不通禮義,如同穿着衣冠的牲畜。
  3. 貶義用法
    作為詈詞(罵人的話),用于斥責人徒有外表卻無德行,類似“衣冠禽獸”。元代劉緻的散曲“出落着馬牛襟裾”即為此類用法。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詩句出處或成語典故,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瓜版瓦被單本草綱目擯放敞屋車币楚膩大垧之慚得意之色頂珠遁天發空犯困法印法友分省府署伏天割正鈎裂管城侯閨字孤厲孤怯鶴軒鴻彩懷寶皇情彙編監國急呼呼考觀客隊路牌賣關子面疙瘩目覩泥窪子暖女铍鍼剖辨譴考衢樽染塵人融洩神來爽越樹兵蜀牋絲苓松仁濤濑痛酸媮合苟容偷娛臀尖頑惡無平不頗孝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