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羸憊貌。《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纍然而靜。”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既葬,其子監察禦史 璩 ,纍然服喪來有請,乃作銘文。” 明 方孝孺 《贈四明邵真齋序》:“今年春,餘患痎瘧,踰百日不止,肌體瘠憊,形容纍然。”
2.失意不得志貌。《孔子家語·困誓》:“纍然如喪家之狗。”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每纍然以折節,俄聳焉而擢幹。” 元 揭傒斯 《二貞》詩:“婉婉桃李花,春鳥何翩翩;萬物各知時,姑婦獨纍然。”
3.不以罪死;無辜。《後漢書·公孫瓒傳》:“ 紹 為 勃海 ,當攻 董卓 ,而默選戎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門,纍然同斃。”
4.衆多貌;重疊貌。 宋 蘇轼 《寄淨慈本長老》詩:“來往 三吳 一夢間,故人半作冢纍然。”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一書既成,十有九序,或前後兩序并備;甚則前序纍然,若重規而疊矩也。”
5.排列有序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盤石或大或小,臨水石悉有跡,其方如印,纍然行列。”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喜峰口》:“ 灤陽 驛東北四十裡,雙塚纍然。”
纍然(讀音:léi r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形容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繁多、重疊堆積的樣子: 這是“纍然”最核心的含義。它形容事物數量衆多、層層疊疊聚集在一起的狀态。“纍”本身就有“連續成串”、“堆積”的意思(《說文解字》:“纍,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加上“然”字構成形容詞,強調呈現出的這種密集、累積的樣貌。
(引申)疲憊、頹喪的樣子: 這個含義是由“繁多、堆積”的本義引申而來,常寫作“累累”或“儽然”(儽是纍的異體字之一)。當形容人時,它描繪的是一種因負擔過重(如心事、勞累)而顯得精神不振、疲憊不堪的狀态,仿佛被重物壓垮或束縛。
“纍然”一詞主要用于書面語,其核心意義是指繁多、重疊堆積的樣子,常用于描繪具體事物的密集狀态或抽象事物的衆多。由這個本義引申,它也可以形容人疲憊、頹喪的精神狀态。理解該詞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的是事物的“多而聚”還是人的“疲而頹”。
參見:
“纍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憂悲之色纍然而靜。”
明·方孝孺:“肌體瘠憊,形容纍然。”
《孔子家語·困誓》:“纍然如喪家之狗。”
宋·葉適:“每纍然以折節,俄聳焉而擢幹。”
《後漢書·公孫瓒傳》:“至使太傅一門,纍然同斃。”
宋·蘇轼相關文獻中提及(具體例句未詳)
元·揭傒斯:“萬物各知時,姑婦獨纍然。”
總結
“纍然”的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常見為“疲憊”“失意”“無辜”等義,部分文獻中亦可引申為“衆多”或“有序”。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大戴禮記》《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半宿寶城崩籍表裡山河碧落黃泉碧綠弼佐不足為訓燦若繁星讒貳常祭蟾吻粗糧倒盤鬥哄梵俗肥盛功能陶瓷勾提鬼手果兒海底山脈和緩淮南王畫論江客疥搔桀雄精餾競相旌輿舊寮九烏口算狂妄自大枯枿朽株蘭桂騰芳老而彌堅勵精求治麻縷痝裂牛刀割鷄仆馬箧中書窮薄犬彘熱嘈睿達設或侍衛實効師貞酸溜溜讨集鐵色倜倜威寶獻寶相欺謝康樂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