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历的意思、隔年历的详细解释
隔年历的解释
去年的历书。比喻已失时效的废物。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四:“经义本儒者分内事,而一行作吏,则置之如隔年历;閒有作者,祇为子弟作嫁衣裳。 陈启新 誚为‘敲门砖子’,非诬也。”
词语分解
- 隔的解释 隔 é 遮断: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 相去有一段距离:隔壁。隔年。隔行(俷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 思想感情有距离:隔阂。隔膜。隔心。
专业解析
“隔年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字面意思:
- 隔年: 指时间上跨越了年份,通常指已经过去的上一年或更早的年份。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隔”的解释包含“间隔;相隔”之意,“年”即“年份”。
- 历: 此处指“历书”、“日历”或“黄历”,是记录日期、节气、干支、宜忌等信息的出版物或工具。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历”解释为“历法;历书”。
- 合义: 因此,“隔年历”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指已经过时的、属于过去年份(非当年)的日历或历书。它记录的是已经流逝的时间信息,对于指导当前或未来的生活实践(如查看日期、选择吉日)已失去实用价值。
-
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 过时、陈旧: 由于记录的是过去的时间信息,“隔年历”常被用来比喻陈旧过时的事物、观念或信息。它象征着不再适用、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东西。例如,形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像“隔年历”一样,意指其思想守旧、落伍。
- 失去时效性: 强调其记载的内容对当下已无实际效用或参考价值。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去年的数据、报告或方法,如果未能及时更新,就可能被比作“隔年历”。
- 民俗与文化意义: 在传统习俗中,旧历书(即隔年历)有时被认为带有特殊的民俗价值,可能用于特定的仪式或作为怀旧物品。来源:相关民俗研究指出,旧历书在部分地区有特定处理方式或象征意义。(如《中国民俗大辞典》中关于历书习俗的记载)。
- 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爱好者或历史研究者来说,古老的“隔年历”可能因其记录的历史信息、特定年份的特殊事件(如节气、日食月食记录)或独特的印刷风格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隔年历”主要指过去年份的、已过时的日历或历书。其核心在于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实用价值的丧失。在比喻意义上,它广泛用于形容陈旧、过时、不再适用的事物或观念。同时,在特定文化或收藏语境下,它也可能承载一定的历史记忆和特殊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隔年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指“去年的历书”,即过时的日历。由于历书每年更新,旧历书失去实用价值,常被视作废物。
-
比喻义
- 失效的事物:比喻已过时、无用的东西。例如清代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提到,官员将经义学问比作“隔年历”,认为其失去实际意义。
- 需长期等待的结果:部分现代解释延伸为“需隔年才能验证的事情”,强调时间跨度长(如的释义),但此用法较少见。
二、来源与用法
- 文献引用:清代学者王夫之曾用该词批评科举制度中“经义”沦为形式化工具,类似“敲门砖”。
- 使用场景:多用于贬义,形容陈旧、脱离实际的事物,如政策、观念或工具。
补充说明
不同词典对“隔年历”的释义侧重不同,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清代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谙记表面化兵车参骞常正炽茂储说楚镇刺凤描鸾钉死垛集多情多感蕃炽芳馔犯贱丰兆扛鼎膏肓孤军奋战鼓隶红衣大将回疆湖湘健朗交运饥流继子老哥老虎灶乐国铃辕麟趾褭蹏黎山老姆流别绿肥内进迫制蒲式耳墝塉少女神民实际石卵受币手扭收用司聪狧穅及米陶甓头上安头推迁王倪顽朴乌撒五心六意下道齐桓显山露水衔痛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