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谶的意思、經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谶的解釋

漢 儒以經義文飾圖谶之說,附會人事,預言吉兇,稱為“經讖”。《後漢書·郅恽傳》:“ 莽 大怒,即收繫詔獄,劾以大逆。猶以 惲 據經讖,難即害之。”《三國志·魏志·文帝紀》“使兼禦史大夫 張音 持節奉璽綬禪位”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輔國将軍 清苑侯 劉若 等百二十人上書曰:‘……而固執謙虛,違天逆衆,慕匹夫之微分,背上聖之所蹈,違經讖之明文,信百氏之穿鑿,非所以奉答天命,光慰衆望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谶是漢語複合詞,由“經”與“谶”二字組合而成,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漢代以神學迷信附會儒家經義的一類書”,具體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經”指儒家典籍,如《詩經》《尚書》等五經;“谶”即預言吉兇的隱語。二者結合特指兩漢時期盛行的谶緯學說,即用神秘預言附會儒家經典的政治文獻,典型代表如《河圖》《洛書》等緯書。

二、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張衡傳》:“自中興之後,儒者争學圖緯,兼複附以妖言。”其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

  1. 西漢初現谶語
  2. 新莽時期谶緯體系化
  3. 東漢光武帝“宣布圖谶于天下”達到鼎盛

三、文化内涵 經谶作為中國谶緯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雙重屬性:

  1. 政治功能:為政權合法性提供神學依據(如“赤伏符”預言劉秀稱帝)
  2. 學術價值:保留先秦天文曆法、地理風俗等史料,對研究漢代思想史具有參考價值

引用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3. 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經谶”是漢代儒學與谶緯學說結合的産物,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經谶”指漢代儒生将儒家經典(“經”)與谶緯學說(“谶”)結合,用經書義理附會預言吉兇、天人感應等迷信内容。例如,通過解讀《周易》《尚書》等經典中的隱晦文字,預言政治變動或自然現象。

2.曆史背景與特點

3.相關概念辨析

4.影響與批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學術研究,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簿狀春興道不同不相為謀蹈虎雕破叼唆礬土乏汽斐變風術焚毀格筆鈎串狗鼠國史館核産诃詈吼駡回鹘繪圖混穢揀選嘉議大夫劫鈔精純驚婚寖染倦客巨虛看低來派镂象路陌旄端貓熊木牛流馬耐朵能所奴仆譬則潑墨潛款清瑩起重機肉丸子弱齒陝洛審謀矢言受成霜峯雙鹿水中丞铄古切今束箧挑綴外父相公鹾瞎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