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曆的意思、伏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曆的解釋

見“ 伏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伏曆"是漢語詞彙,其規範寫法應為"伏枥"("枥"指馬槽),該詞源自東漢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字面釋義

二、引申義與典故内涵

"伏枥"一詞因曹操詩句而獲得深層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兩層寓意:

  1. 懷才不遇或蟄伏待時

    比喻有才能者因客觀條件限制(如年老、環境壓抑)而暫時無法施展抱負,處于隱忍等待的狀态。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喻指英雄未遇或退隱"。

  2. 壯志未泯與積極進取

    在曹操原詩中,"老骥伏枥"後接"志在千裡",強調即使身處困境(如老馬伏于槽枥),仍心懷遠大志向,體現不甘沉寂、蓄勢待發的精神境界。後世常用此典表達雖年邁或處逆境,仍胸懷壯志的積極态度。

三、權威典籍出處


"伏曆"(伏枥)本義指老馬歇于馬廄,經曹操詩歌升華後,成為承載逆境中的堅守與暮年的壯志雙重意蘊的文化符號。其核心價值在于傳遞"身處困頓仍心懷遠志"的生命力,至今廣泛用于形容個人或群體的堅韌精神。

主要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辭源》(商務印書館)

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樂府詩集》)

網絡擴展解釋

“伏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伏枥”(或“伏櫪)相通,需結合具體語境和文獻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礎釋義
    “伏曆”本義指馬伏在槽上進食,引申為“被馴養的馬匹”或“蓄養于廄中”的狀态。該詞與“伏枥”為同源異寫形式,多見于古代文獻。

  2. 引證與典故

    • 曹操《步出夏門行》:名句“老骥伏曆(枥),志在千裡”以老馬伏槽比喻人雖年老仍懷壯志,成為經典勵志典故。
    • 《漢書》用例:如《李尋傳》中“不伏曆,不可以趨道”,指馬需馴養才能行路;《梅福傳》中“伏曆千驷”則代指蓄養的馬匹。
  3. 引申含義

    • 被動狀态:暗含受制于人或環境的無奈,如馬被圈養。
    • 隱忍待發:如曹操詩句中的積極寓意,強調蓄勢待發的心态。
  4. 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伏枥”更常見(如“老骥伏枥”),而“伏曆”多為古籍引用或特定語境下的變體寫法。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分析,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專業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姜呷醋伴生悲默背義忘恩部落不為長公嘲競癡求點電荷掉價刁虐獨行其是而立之年風棹孚命幹打哄圭田還飙河伯度事小吏槐階棘路皇帝老爺黃毛菩薩熀燿環主忽焉瀽甕番盆結婚證書卷須叩喪涼鞵蓮炬料敵制勝臨當遴登陵廟浏莅暮齡辟舍錢黥忍氣吞聲柔奸弱情埏隧少廣身條射屏設舝十二辰蟲首塗私錢通歡土居剜肉醫瘡問津無底洞無回豁無價寳浯嶼諧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