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辰蟲的意思、十二辰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辰蟲的解釋

即十二時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蟲篇》:“南中有蟲名避役,一曰十二辰蟲。狀似蛇醫,腳長,色青赤,肉鬣。暑月時見於籬壁間,俗雲見者多稱意事。其首倏忽更變,為十二辰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辰蟲”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生物,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即“十二時蟲”,是古代南方傳說中的一種爬行動物,現代學者推測可能指變色龍或蜥蜴類生物。《酉陽雜俎》記載其别稱“避役”,與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十二時蟲”記載相符。

二、形态特征

  1. 外形:狀似蛇醫(蜥蜴),四肢細長,體表青赤相間,背有肉鬣。
  2. 習性:夏季常見于籬笆、牆壁間,民間認為遇見者會有好運。

三、神奇特性

頭部能快速變換形态,對應十二時辰(子、丑、寅等)的不同造型,因此得名。

四、文化象征

  1. 自然象征:與地支系統關聯,體現古代動物與時辰對應的自然觀。
  2. 隱喻意義:在成語用法中,可引申指“心機深沉、暗藏惡意之人”。

五、文獻溯源

最早見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蟲篇》,後《本草綱目》等醫書也有收錄。現代《漢語詞典》将其作為固定詞條收錄,注音為shí èr chén chóng。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典故用語,現代多用于傳統文化研究或文學創作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二辰蟲》的意思

《十二辰蟲》是一個典故,指的是十二種中華傳統的蟲類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二辰蟲》中的漢字拆分如下:

十:豎提目三撇(3筆)

二:兩點一個豎(2筆)

辰:辰字旁辰字并列(8筆)

蟲:虍字旁一橫一撇一豎(6筆)

來源

《十二辰蟲》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典籍,如《山海經》、《百蟲圖》等。在這些文獻中,記載了中華民族對于不同蟲類的描述,并賦予了它們吉祥、吉利的寓意。

繁體

《十二辰蟲》的繁體字書寫為「十二辰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十二辰蟲」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十分喜歡觀察十二辰蟲的生長過程。

2. 這幅畫中描繪了十二辰蟲在花叢中飛舞的景象。

組詞

1. 辰象(chén xiàng)

2. 辰歌(chén gē)

3. 辰管(chén guǎn)

近義詞

1. 十二神獸

2. 十二生肖

反義詞

1. 十二惡魔

2. 十二禽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