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浯嶼的意思、浯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浯嶼的解釋

浯洲嶼 的省稱,即今 福建省 金門島 。 明 洪武 中置 浯嶼 水寨于嶼上, 清 漸以 金門 為名, 浯嶼 之稱遂廢。《明史·胡宗憲傳》:“賊揚帆泊 浯嶼 ,縱掠 閩 海州縣。” 清 張養重 《閩中秋興》詩:“海國樓船半寂寥, 夏門 浯嶼 莽蕭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浯嶼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的一個海島地名,其名稱由“浯”和“嶼”兩個漢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浯”為水名,特指山東境内的浯水,後延伸為地名用字;“嶼”指江海中的小型島嶼,《說文解字》釋為“島也”。組合後“浯嶼”一詞既包含水文特征,又明确指向特定地理實體。

從地理屬性分析,浯嶼地處廈門灣出口南側,面積約0.96平方公裡,現為龍海區港尾鎮下轄行政村。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記載,該島因鄰近浯水(今九龍江)入海口而得名,明代文獻《閩書》已出現“浯嶼”記載,嘉靖年間為抵禦倭寇在此設立水寨,現存明代摩崖石刻等文物。現代地理專著《福建省志·地理志》載其經緯度為北緯24°14′、東經118°04′,屬典型花崗岩丘陵地貌。

在行政區劃沿革方面,據漳州市民政局官網公開信息,浯嶼島在清代屬海澄縣,1949年後劃歸龍海縣(現龍海區)。該島現存傳統閩南民居建築群,2021年被列入省級曆史文化名村保護名錄。漁業至今仍是主要産業,擁有福建省重點漁港,年捕撈量占龍海區總量的18%。

網絡擴展解釋

浯嶼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地理特征的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與曆史演變
    浯嶼是“浯洲嶼”的簡稱,即今福建省金門島的舊稱。明代洪武年間在此設立浯嶼水寨,作為海防要塞;清代逐漸以“金門”取代舊稱,浯嶼之名遂廢。

  2. 地理位置與現狀
    現指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所轄的一個小島,面積僅0.96平方公裡(約半個鼓浪嶼),位于小擔島與鎮海角之間,是漳州、泉州海域的門戶。如今該島以漁業為主,也是旅遊和垂釣的熱門地。

  3. 名稱來源争議
    部分資料稱“浯嶼”意為“沒有淡水的島嶼”(因依賴船隻運輸淡水),但此說法多見于民間解釋。而權威來源更強調“浯”字的本義為水名(如山東浯河),在此作為地名組成部分。

浯嶼既是金門島的古稱,也指現今漳州龍海區的小島,其名稱承載了軍事、地理及文化意義。需注意曆史文獻中的“浯嶼”多指向金門,而現代語境下主要指龍海的漁村島嶼。

别人正在浏覽...

寶忏背熟本字捗攎蒼垠腸肥腦滿超奇騁節怆悢雌搭大汗淋漓瞪眙疊棊丢抹二花臉防地複子明辟犷獸悍激橫下心恢廓大度壺領忽慢徼歡家仆家主界筆街道廳借若酒瓿俊賢老面皮良遇力士留名裡巷龍超密筩南北史内閑評注蒲鲸前溲竅坎齊犧确耗省訾蛇螫斷腕詩錦朔部説啰説皁歎訝踏飧通秀亡脫無事銜橜之虞小五金西除東蕩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