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浯嶼的意思、浯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浯嶼的解釋

浯洲嶼 的省稱,即今 福建省 金門島 。 明 洪武 中置 浯嶼 水寨于嶼上, 清 漸以 金門 為名, 浯嶼 之稱遂廢。《明史·胡宗憲傳》:“賊揚帆泊 浯嶼 ,縱掠 閩 海州縣。” 清 張養重 《閩中秋興》詩:“海國樓船半寂寥, 夏門 浯嶼 莽蕭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浯嶼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地理特征的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與曆史演變
    浯嶼是“浯洲嶼”的簡稱,即今福建省金門島的舊稱。明代洪武年間在此設立浯嶼水寨,作為海防要塞;清代逐漸以“金門”取代舊稱,浯嶼之名遂廢。

  2. 地理位置與現狀
    現指漳州市龍海區港尾鎮所轄的一個小島,面積僅0.96平方公裡(約半個鼓浪嶼),位于小擔島與鎮海角之間,是漳州、泉州海域的門戶。如今該島以漁業為主,也是旅遊和垂釣的熱門地。

  3. 名稱來源争議
    部分資料稱“浯嶼”意為“沒有淡水的島嶼”(因依賴船隻運輸淡水),但此說法多見于民間解釋。而權威來源更強調“浯”字的本義為水名(如山東浯河),在此作為地名組成部分。

浯嶼既是金門島的古稱,也指現今漳州龍海區的小島,其名稱承載了軍事、地理及文化意義。需注意曆史文獻中的“浯嶼”多指向金門,而現代語境下主要指龍海的漁村島嶼。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浯嶼的意思:

浯嶼(wú y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位于水中的島嶼。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和“山”,表達了一個坐落在水中的小山島的形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浯嶼的部首是“氵”和“山”,其中“氵”表示水,由三畫組成,而“山”表示山嶺,由三畫組成。整個漢字共計六畫。

來源和繁體:

浯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化過程。最初的形狀可能與現在的形式有所不同,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樣子。在繁體字中,浯嶼保留了原來的形狀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浯嶼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結構和形狀,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例句:

1. 這座浯嶼清澈的湖水在陽光下閃着晶瑩的光芒。

2. 他們乘船來到了浯嶼,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甯靜與美麗。

組詞:

浯嶼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許多詞語,如浯嶼風景、浯嶼旅遊、浯嶼地理等。

近義詞:

與浯嶼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海島、島嶼、嶼峙等。

反義詞:

相對于浯嶼的意思,反義詞可以是内陸、大陸等表示非處于水中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