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府記的意思、府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府記的解釋

官府宣示命令的文書。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孝桓帝 時, 河南 李盛 仲和 為郡守,貪財重賦。國人刺之曰: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府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指古代官府發出的文書、公文或命令。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釋:

  1. 核心定義:官府文書

    • “府”指官府、衙署,是古代處理政務的機構。“記”在此處指記錄、文書、公文。因此,“府記”最核心的含義就是由官府正式發出、用于傳達政令、記錄事項或處理公務的書面文件。它相當于官方的行政文書或公文。例如,《後漢書·劉盆子傳》中提到樊崇等人在文書上做記號:“崇等議曰:‘……今迫近長安,而鬼神如此,當求劉氏共尊立之。’六月,遂立盆子為帝…… 初,崇等以困窮為寇,無攻城徇地之計。衆既寖盛,乃相與為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以言辭為約束,無文書、旌旗、部曲、號令。其中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泛相稱曰巨人。…… 及聞更始敗,……乃分萬人為一營,凡三十營,營置三老、從事各一人。…… 初,四方皆以饑寒起為盜賊,稍稍群聚,常思歲熟得歸鄉裡。衆雖萬數,亶稱巨人、從事、三老、卒史,相呼為大人,無它稱號。文書、旌旗、部曲、號令皆不立。至是,乃稍作文書、傳檄、旌旗、號令。” 後來規模擴大後,“乃相與為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其中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泛相稱曰巨人。…… 及聞更始敗,……乃分萬人為一營,凡三十營,營置三老、從事各一人。…… 初,四方皆以饑寒起為盜賊,稍稍群聚,常思歲熟得歸鄉裡。衆雖萬數,亶稱巨人、從事、三老、卒史,相呼為大人,無它稱號。文書、旌旗、部曲、號令皆不立。至是,乃稍作文書、傳檄、旌旗、號令。” 其中提到後來他們開始建立文書制度,這“文書”即包含類似“府記”功能的官方文件。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府記”一詞常見于漢代及以後的文獻記載。它是官府進行行政管理、上傳下達的重要工具,用于頒布法規、傳達命令、記錄案件、彙報情況、處理公務往來等。其性質和功能類似于後世的“公文”、“官牒”、“文件”。例如,《後漢書·輿服志》雖未直接提及“府記”,但記載了與文書傳遞相關的制度:“驿馬三十裡一置,…… 其驿騎也,三騎行。晝夜千裡為程。” 這反映了當時官方文書傳遞的速度和方式,支撐了“府記”這類公文的有效運轉。
  3. 特點與形式

    • 作為官方文書,“府記”通常具有特定的格式和規範,并加蓋官印以示權威和效力。其内容要求嚴謹、準确、簡潔。有時為了快速識别或批示,會在文書上做特定标記。如《後漢書·劉盆子傳》在另一處記載了更始帝向赤眉軍投降時,“赤眉君臣”的反應和後續行為,側面反映了官方文書在權力交接中的作用。

“府記”是古代中國(尤其漢代)官府行政體系中使用的正式公文或文書的統稱。它是官府行使權力、管理政務、溝通信息的核心載體,體現了古代行政運作的文書化特征。其核心在于“官府”與“文書”的結合,指代一切由官方機構發出、用于公務的書面文件。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府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官府文書

多數文獻(如、4、5、6)指出,“府記”指古代官府宣示命令的文書。例如:

二、引申含義

提到“府記”作為成語,比喻有權勢者的名聲和事迹被後人傳揚。例如官府記錄功臣事迹,後世引申為對顯赫人物的紀念。不過此用法在現代較少見,需結合具體文獻考證。

三、使用建議

  1. 優先采用“官府文書”義:曆史文獻中更常見,如《華陽國志》的引用。
  2. 注意語境差異:若涉及人物評價或文學比喻,可能指向引申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華陽國志》或古代公文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濟八難三災拔樹撼山邊爐表面光避殃鄙夷騁妍趁時沖冠眦裂窗閣廚簏雕文丁對鼎言惡禱繁富飛蟬港澳台投資經濟橫眉冷眼合子錢夥伴關系賤誕節旦酒菜巨眼人括樓枯魚之肆來命連日盧溝橋旅師貓虎頭謬錯目染慕羨南明凝煉扭造溥澍諐耗契面銀畦畽軟件包閏征三差兩錯三川掃葉上館審辦樹蛙肆筆送日子速賓調氣同根詞屋如七星崄闊庨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