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记的意思、府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记的解释

官府宣示命令的文书。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孝桓帝 时, 河南 李盛 仲和 为郡守,贪财重赋。国人刺之曰: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指古代官府发出的文书、公文或命令。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释:

  1. 核心定义:官府文书

    • “府”指官府、衙署,是古代处理政务的机构。“记”在此处指记录、文书、公文。因此,“府记”最核心的含义就是由官府正式发出、用于传达政令、记录事项或处理公务的书面文件。它相当于官方的行政文书或公文。例如,《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提到樊崇等人在文书上做记号:“崇等议曰:‘……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六月,遂立盆子为帝…… 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寖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 及闻更始败,……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 初,四方皆以饥寒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称巨人、从事、三老、卒史,相呼为大人,无它称号。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皆不立。至是,乃稍作文书、传檄、旌旗、号令。” 后来规模扩大后,“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 及闻更始败,……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 初,四方皆以饥寒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称巨人、从事、三老、卒史,相呼为大人,无它称号。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皆不立。至是,乃稍作文书、传檄、旌旗、号令。” 其中提到后来他们开始建立文书制度,这“文书”即包含类似“府记”功能的官方文件。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 “府记”一词常见于汉代及以后的文献记载。它是官府进行行政管理、上传下达的重要工具,用于颁布法规、传达命令、记录案件、汇报情况、处理公务往来等。其性质和功能类似于后世的“公文”、“官牒”、“文件”。例如,《后汉书·舆服志》虽未直接提及“府记”,但记载了与文书传递相关的制度:“驿马三十里一置,…… 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千里为程。” 这反映了当时官方文书传递的速度和方式,支撑了“府记”这类公文的有效运转。
  3. 特点与形式

    • 作为官方文书,“府记”通常具有特定的格式和规范,并加盖官印以示权威和效力。其内容要求严谨、准确、简洁。有时为了快速识别或批示,会在文书上做特定标记。如《后汉书·刘盆子传》在另一处记载了更始帝向赤眉军投降时,“赤眉君臣”的反应和后续行为,侧面反映了官方文书在权力交接中的作用。

“府记”是古代中国(尤其汉代)官府行政体系中使用的正式公文或文书的统称。它是官府行使权力、管理政务、沟通信息的核心载体,体现了古代行政运作的文书化特征。其核心在于“官府”与“文书”的结合,指代一切由官方机构发出、用于公务的书面文件。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府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官府文书

多数文献(如、4、5、6)指出,“府记”指古代官府宣示命令的文书。例如:

二、引申含义

提到“府记”作为成语,比喻有权势者的名声和事迹被后人传扬。例如官府记录功臣事迹,后世引申为对显赫人物的纪念。不过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需结合具体文献考证。

三、使用建议

  1. 优先采用“官府文书”义:历史文献中更常见,如《华阳国志》的引用。
  2. 注意语境差异:若涉及人物评价或文学比喻,可能指向引申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华阳国志》或古代公文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笺雹突抱疹苍帝草斗产业政策槎头缩颈鳊疮巨衅深楚恻吹风楚虐道大莫容大圆智邓廷桢地丑德齐禘郊笃疴反而繁匿伐檀高下在口海望寒晩减核叫板继绝坎陷空洞洞拉丁字母表棱角麟趾陆藕履藉瞀闷萌庶盟姊面粻麋肤铭典名物秘要内人家牛蘈弄姿傍偟被褐藏辉铅粒牵援求仲鹊垒巢鸠曲国日昃旰食商意沈钿钿送达贪谗忒楞楞腾退屈违亲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