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人來信的敬稱。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來命陳彼妖惑之罪,叙王師曠蕩之德,豈不信然。”《三國志·魏志·臧洪傳》:“重獲來命,援引古今,紛紜六紙,雖欲不言,焉得已哉!”《南史·褚玠傳》:“若謂其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以為不達從政,吾未服也。”
(2).敬辭。指來人傳達的要求。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則見他歡天喜地,謹依來命。”
“來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要結合不同語境和權威來源綜合分析:
對人來信的敬稱
主要用于古代書信往來中,表達對對方來信的尊重。例如漢朝陳琳在《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中寫道:“來命陳彼妖惑之罪,叙王師曠蕩之德”,此處“來命”即指對方的來信。
敬辭(指傳達的要求)
表示對他人通過使者或書信傳達要求的尊敬說法。如元朝王實甫《西廂記》中“謹依來命”,即表達對對方要求的遵從。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命運不測、生命垂危”的釋義,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用或混淆其他詞語(如“臨命”)所緻。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前兩種解釋。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其含義,若涉及古籍閱讀可參考《三國志》《西廂記》等原典用例。
《來命》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表示命運的到來或者預示着某種命運的到來。
《來命》的拆分部首為“米”和“口”,總共有11個筆畫。
《來命》這個成語的來源來源于古代的民間傳說。相傳,神明可以預知人類的命運,當命運的到來時,他們會用一根細線将命運系在人類的腿上,從而預示着命運的到來。後來,這個意象被人們概括為“來命”。
《來命》的繁體為「來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來命》在古代的寫法為「來命」。
1. 突然間發生的車禍給他帶來了一次意外的「來命」。
2. 她總是相信「來命」是無法改變的,隻能接受。
命運、命理、死命、生命。
命中注定、注定、預示。
改變命運、幸運降臨、命運逆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