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進獻美味的食品。《周禮·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鱻薧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及後世子之膳羞。” 鄭玄 注:“薦亦進也,備品物曰薦,緻滋味乃為羞。”《周禮·天官·笾人》:“凡祭祀,共其籩薦羞之實。” 鄭玄 注:“薦羞皆進也,未食未飲曰薦,既食既飲曰羞。”《左傳·僖公十七年》:“ 雍巫 有寵於 衛 共姬 ,因 寺人貂 以薦羞於公,亦有寵。”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顧堇荼而莫偶,豈蘋藻之薦羞。”
(2).美味的食品。《周禮·天官·宰夫》:“以式灋掌祭祀之戒具,與其薦羞。” 鄭玄 注:“薦,脯醢也;羞,庶羞内羞。”《禮記·燕義》:“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鄭玄 注:“薦,謂脯醢也;羞,庶羞也。”
“薦羞”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釋
“薦羞”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薦”原指草席,《說文解字》釋為“獸之所食草”,引申為進獻、陳設祭品。如《周禮·天官·庖人》載:“凡其死、生、鮮、薧之物,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之物。”鄭玄注:“薦,進也;羞,美味也。”
“羞”古同“馐”,《說文》解作“進獻也”,段玉裁注:“羞,從羊,美味也。”本指進獻美食,後專指珍馐佳肴。
“薦羞”連用,特指祭祀或宴飨時進獻的祭品與美食,分兩類:
《禮記·祭統》明确區分:“水草之菹,陸産之醢……謂之薦羞。”
《周禮·天官·膳夫》載:“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樂侑食,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其中“膳羞”即“薦羞”之變體,指向君王進獻的祭食。
唐宋文獻中漸泛指進獻美食,如柳宗元《序飲》:“射者既飲,則授薦羞于勝者。”此處“薦羞”指宴席菜肴。
先秦兩漢多用于祭祀語境(如《儀禮·聘禮》“薦脯醢”),宋明後擴展至宴飲場景。清代考據學家王念孫《廣雅疏證》“薦羞,皆進也……祭品與美食通謂之薦羞。”
古籍文獻來源
(注:因古籍原版無網絡鍊接,标注權威出版社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薦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薦羞”在古代多指與禮儀相關的進獻或美食,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義。
班賈弊句冰山易倒薄利多銷殘碣殘租馳弋遲疑未決出格錯明丹愫倒宅的正諜探地脂蠹弊碓頭阸陜豐曠風雨晦暝祓瑕功德錢龜鳳規拟核辯灰頂江君肩頭簡閲嫁殇譏察近地精工酒逸巨公橘酒菊老荷枯爛肉麻脂麼娘娘親齊給岐黃乞緊起水秋波盈盈荵冬三足鼈山王燒羊升恒神候收發戍陀羅搜練素牋彈冠惕伏聞如是笑筵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