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饫的意思、槁饫的詳細解釋
槁饫的解釋
亦作“槀飫”。書篇名。犒賞。《書·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孔 傳:“槀,勞也。飫,賜也。”
詞語分解
- 槁的解釋 槁 ǎ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古同“藁”,草。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饫的解釋 饫 (飫) ù 古代家庭私宴的名稱。 飽食。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槁饫”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文獻考證。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後的解釋:
1.基本詞義與結構
- 字形拆分:由“槁”(gǎo)和“饫”(yù)組成,均為左右結構。
- 單字釋義:
- 槁:本義為幹枯、枯萎,如“槁木死灰”。
- 饫:指飽食,引申為宴飲或賜予食物,如《詩經》中“飲酒之饫”。
2.文獻中的出處
在《尚書·舜典》中記載:“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饫》。”這裡的“槀饫”(與“槁饫”通)是篇名,指犒賞臣民。孔安國注解:“槀,勞也;饫,賜也。”即通過食物賞賜以示慰勞。
3.現代引申用法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食物幹癟不新鮮”,或比喻“人憔悴、精神不振”。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衍生解讀,需謹慎使用。
4.注意區分
需注意“槁饫”與《尚書》中“槀饫”的差異,後者為特定曆史文本中的專有名詞,前者可能是字形相近導緻的混淆或現代新解。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尚書》中的釋義,若需引用引申義,需注明來源并注意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枯槁的食物。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食,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既有植物枯槁的意思,也可以指代人類衰老或精神萎靡不振。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槁饫》寫作《槀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有一些變體的寫法,比如《橰飫》、《藁飫》等。這些寫法都是類似的,詞義相近。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槁饫》的用法:
1. 這塊幹面包已經變得槁饫不堪,扔了吧。
2. 年老體衰的老人眉頭深鎖,臉上透着一股槁饫之氣。
3. 他在事業上遭受一連串的挫折,整個人變得槁饫萎靡。
一些與《槁饫》相關的詞語和近義詞包括:幹癟、憔悴、衰敗、凋零。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因時間流逝、環境惡劣等原因而變得枯萎、衰老或不衰不振。
相對的,與《槁饫》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新鮮、生機勃勃、茁壯成長等,它們表達了事物的繁榮、生命力和活力。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