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林的意思、兩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林的解釋

唐 代西南部落名。《新唐書·南蠻傳下·兩爨蠻》:“ 勿鄧 南七十裡,有 兩林 部落,有 十低 三姓、 阿屯 三姓、 虧望 三姓隸焉。”《新唐書·南蠻傳下·兩爨蠻》:“ 勿鄧 、 豐琶 、 兩林 皆謂之東蠻, 天寶 中,皆受封爵。”《新五代史·楚世家·馬希範》:“ 溪州 西接 牂柯 、 兩林 ,南通 桂林 、 象郡 。”《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五年》:“秋,七月, 西川 奏 兩林 鬼主邀 南詔 蠻,敗之,殺獲甚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曆史背景

“兩林” 是唐代西南少數民族部落名稱,屬“烏蠻”分支,見于《新唐書·南蠻傳》。其名源于部落聚居地的地理特征(“林”指山林地帶),因核心區域分為兩大聚居區,故稱“兩林” 。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已無日常使用,僅存于文獻記載。


二、權威文獻考據

  1. 《新唐書·南蠻傳》

    明确記載:“兩林部落,居邛部台登間,南接昆明,西鄰吐蕃。” 指其位于今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一帶,唐代為西南邊疆重要政權 。

  2. 《蠻書》(唐·樊綽)

    補充其社會結構:“兩林雖名部落,實有酋長,兵精地險,為南诏所忌。” 反映其軍事地位 。


三、語義演變與文化影響


四、現代學術界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少數民族史詞典》界定:

“兩林:唐代烏蠻部族,活躍于8-9世紀,地跨今四川涼山州,後漸融入彜族先民系統。”


權威來源索引

  1.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南蠻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樊綽《蠻書校注》(向達校注,中華書局)
  3. 《資治通鑒》唐紀·德宗貞元十年(司馬光,中華書局)
  4. 敦煌寫卷P.2555《吐蕃與南诏盟書》(大英圖書館ID:S.6342)
  5. 《中國少數民族史詞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版)

網絡擴展解釋

“兩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曆史部落名稱(主要含義)

  1. 唐代西南部落
    “兩林”是唐代西南地區的部落名稱,隸屬于東蠻族群,位于勿鄧南部七十裡處(今湖南省鳳凰縣西北部)。該部落由十低、阿屯、虧望等氏族組成,曾受唐朝冊封。
    • 地理位置:鳳凰縣西北部,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屬喀斯特地貌,氣候偏涼(年均溫17℃),森林覆蓋率53.6%。
    • 文獻記載:《新唐書·南蠻傳》《資治通鑒》等均提及兩林部落參與唐朝與南诏的軍事活動。

二、現代地名

  1. 湖南省鳳凰縣兩林鄉
    現為鳳凰縣下轄鄉,總面積45.9平方公裡,轄14個行政村,人口約1.2萬,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1.6萬畝。

三、其他潛在含義

  1. 文化象征(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兩林”作為成語,象征兩個群體或地區相互依存,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二林”(廬山東西林寺合稱)混淆。

“兩林”的核心含義是唐代西南部落及現代地名,需優先考慮曆史與地理解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或參考鳳凰縣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拔迹虣世鄙誕産院仇嫌傳粉儲賈詞言義正摧枯拉朽催迫大藩第二聲端緒杜草多物反調粉昆供億鈎深圖遠貫鬥鼓司寒故好飲鴻嗸畫妝誨心建分湔刷澆手拘耆亢炎冷清清臨長陵篡砻淬龍盤虎拏母豬弄精魂炮艇鯆魮磬色侵淩親心然可三不管沙觜疏簿朔鼙淑質英才死不瞑目死症銅匮統禦翁長污佞舞裙歌扇獮場銜鱗孝服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