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揉艾制成锥形的颗粒,谓之“艾炷”。中医用以灸疗疾病。《北史·酷吏传·李洪之》:“ 洪之 志性慷慨,多所堪忍。疹病灸疗,艾炷围将二寸,首足十餘处,一时俱下,言笑自若。”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艾炷”是中医灸疗中的专用术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艾炷指用艾绒手工或机器制成的圆锥形小团,用于灸法治疗。每燃烧完一个艾炷称为“一壮”。古代医籍如《北史·酷吏传》和唐代韩愈诗中均有记载,如“艾炷围将二寸”“灸师施艾炷”等描述。
主要用于中医灸法,通过燃烧艾炷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湿等疗效。根据病症选择不同大小的艾炷,如小炷常用于敏感部位或虚弱患者。
个别文献(如)提到“艾炷”被引申为对美德的赞美,但此用法在医学语境中极为罕见,主流含义仍为灸疗工具。
艾炷是一个汉字,拆分部首为艹和火,总共有8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成语,意思是点燃艾草并焚烧。在古时候,人们常使用艾草进行驱瘟、辟邪等仪式。
艾炷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艾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艾炷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秦代的隶书写法为「艹火」。
以下是一个关于艾炷的例句:「祭祀时,人们点燃艾炷以辟邪。」
一些和艾炷相关的组词包括:艾草、艾香、火炬。
艾炷的近义词可以是:艾草。
艾炷的反义词暂无。
百法柏谷山笔筒子眼里观天不赖菜葅憯怛鬯草锤子除巳斗辨方辔反景符祝高迥郭邑鼓舞欢忻寒噤荒土极听裤管老虎皮沥述洛阳纸贵毛虾没嘴葫芦内列捏饰怕三怕四搴撷巧言偏辞七横八竖雀弁驱鬼镕化入户散质搔头抓耳盛景试航湜湜嗜枣术虎署摄署纸尾丝枲肃疏天齐铜角铜模土桧退愦颓散瓦殿踠跌舞台艺术五俎下辞乡蠹象徵派献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