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著作毫無價值或不被人重視。亦用以表示自謙。 宋 陸遊 《秋晚寓歎》詩之四:“著書終覆瓿,得句漫投囊。”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齋中》詩:“一卷文章塵覆瓿,兩都蹤迹雪隨驢。”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參見“ 覆醬瓿 ”。
(2).猶覆盆。 明 範濂 《雲間據目抄·紀祥異》:“但始事之日,業已申呈各衙門,終難曲庇,故各拟徒杖,實覆瓿之冤也。”參見“ 覆盆 ”。
“覆瓿”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補充說明:
該詞屬生僻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覆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把瓿(huò)蓋上或者覆蓋在上面。瓿是一種古代盛酒器皿,類似于現代的壺。
段落2:拆分部首和筆畫《覆瓿》的部首是瓦,它的總筆畫數是9。
段落3:來源和繁體《覆瓿》在《說文解字》中出現過,它的繁體字為「複瓿」。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對于《覆瓿》而言,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但具體的細節需要參考相關資料和研究。
段落5:例句1. 他小心翼翼地将蓋子覆在瓿上。
2.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座覆蓋着瓿的古墓。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覆蓋、瓿子、瓿蓋
近義詞:覆罩、覆蓋、覆蓋物
反義詞:露出、揭開、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