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著作毫无价值或不被人重视。亦用以表示自谦。 宋 陆游 《秋晚寓叹》诗之四:“著书终覆瓿,得句漫投囊。”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参见“ 覆酱瓿 ”。
(2).犹覆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祥异》:“但始事之日,业已申呈各衙门,终难曲庇,故各拟徒杖,实覆瓿之冤也。”参见“ 覆盆 ”。
覆瓿(fù bù)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源自《汉书·扬雄传》。据记载,扬雄撰写《太玄》后,刘歆评价其内容深奥难懂,称“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意指这部书可能因无人理解而被后人用来盖酱罐。
该词包含两层释义:
现代使用中,该词多保留其谦辞功能,常见于学术著作的前言或文学评论,如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以“覆瓿之作”自喻书稿价值有限。需注意的是,该词属于书面雅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参考来源:
“覆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补充说明:
该词属生僻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半真半假襃采剥肤椎髓变形宾寮播食鉢特摩伯图材雄德茂唱醻虫化愁肠九转厨传摧敝登贤颠算讹称扼吭恩顾歌喉盥涤官派古烈画帖虎而冠集让袀服空话蜡查留后留荑乱作胡为髦士马杓子没齿难忘配递赔钱货陗陗骑衡青篠箔晴晕人中龙虎日久歳长镕钧鳃孔韶风身丁神疲失名十万八千里实窒收掘收缘结果四方八面私枭私族天德响洋小戏系风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