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聘召的意思、聘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聘召的解釋

以禮征召賢能。 漢 王充 《論衡·知實》:“如 孔子 先知,宜知諸侯惑於讒臣,必不能用,空勞辱己,聘召之到,宜寝不往。” 南朝 梁 沉約 《與沉淵薦沉驎士表》:“ 元嘉 以來,聘召仍疊,玉質踰潔,霜操日嚴。” 宋 範仲淹 《上執政書》:“至於嵓穴草澤之士,或節義敦篤,或文學高古,宜崇聘召之禮,以厚澆競之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聘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pìn zhào,其核心含義是以禮節征召或聘請賢能之士,主要用于古代官府、朝廷招攬人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古代應用:
    • 常見于官府或朝廷選拔官員,如《新唐書》記載“慰問、聘召,則莅封題”。
    • 宋代範仲淹在《上執政書》中建議“宜崇聘召之禮”,以提升社會風氣。
  2. 引證案例:
    • 漢代王充《論衡》提到諸侯因讒言誤判人才,導緻“聘召之到,宜寝不往”。
    • 南朝沈約曾舉薦賢士,稱其“玉質逾潔,霜操日嚴”,體現對人才的尊重。

三、近現代延伸


四、與相似詞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可參考《論衡》《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聘召

聘召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邀請或雇用人才、官員或員工。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聘(辶辛)和召(口刀又)。其中,聘部分的部首是辶,表示行走;召部分的部首是口,表示口音或聲音,刀則表示切割或交流。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

據考證,聘召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一書中,使用的是繁體字「聘召」。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聘」字的上半部分原本是「皮」,下半部分是「辛」,表示以皮革作為賈贅禮物表示賞識;而「召」字的上半部分原本是「方」,下半部分是「口」,表示征集民衆的聲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成「聘」和「召」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聘召」的例句:

1. 公司決定聘召一位經驗豐富的銷售經理來幫助擴展業務。

2. 他們聘召了一位知名教授擔任顧問。

3. 政府舉行了一場選拔會,聘召合適的人選填補高級職位。

組詞:聘請、召集、召喚。

近義詞:招聘、雇傭、選用。

反義詞:解雇、辭退、開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