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頸的意思、縮頸的詳細解釋
縮頸的解釋
(1).縮其頸項。《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望見 元王 ,延頸而前,三步而止,縮頸而卻,復其故處。 元王 見而怪之,問 衛平 曰:‘龜見寡人,延頸而前,以何望也?縮頸而復,是何當也。’”
(2).畏寒貌;戒懼貌。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友人得罪斥逐後,其家親知,過門縮頸不敢視,公獨省問。” 宋 蘇轼 《獨覺》詩:“期來縮頸似寒鴉,焰火生薪聊一快。” 明 李東陽 《<倪文僖公集>序》:“國人皆縮頸吐舌,駭歎不能已。”
詞語分解
- 縮的解釋 縮 (縮) ō 向後退,往回收:退縮。畏縮。縮手(喻不敢再做下去)。縮手縮腳(喻做事顧慮多,不大膽)。 由大變小,由長變短:收縮。伸縮。壓縮。縮減。縮小。縮編。縮微(指利用照相技術等把文字圖像縮成極小
- 頸的解釋 頸 (頸) ǐ 頭和軀幹相連接的部分(亦稱“脖子”),亦指事物像頸的部分:頸項。頭頸。頸聯(指律詩的第三聯,即第五、六兩句)。長頸鹿。曲頸甑。 頸 (頸) ě 〔脖頸子〕口語指脖子。亦稱“脖頸兒(
網絡擴展解釋
“縮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與引申義
- 成語釋義:指因害怕或緊張而蜷縮頸部,形容人膽小、畏縮的狀态。例如在危險面前“縮頸”不前,常與“縮頭”連用為“縮頭縮頸”,強調不敢面對挑戰的心理。
- 動作特征:與“曲項”(彎曲脖子)相比,“縮頸”更強調主動收縮的動态感,如動物受驚時的反應。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人在壓力或困境中的膽怯表現,如“他遇到困難就縮頸退縮”。
- 也可比喻事物在特定條件下的形态變化,例如材料科學中的“縮頸現象”(見下文)。
3.材料學中的引申義
- 指材料在拉伸應力下局部截面收縮的現象,常見于金屬塑性變形過程。當應力超過材料強度極限時,薄弱處會急劇頸縮,最終斷裂。
4.古籍與文學出處
- 《史記·龜策列傳》記載了“縮頸而卻”的描述,指龜見到人時縮回脖子的動作。
- 唐代韓愈、宋代蘇轼等文人的作品中也用“縮頸”形容人畏寒或戒懼的神态。
5.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縮頭縮腦、畏首畏尾。
- 反義詞:昂首挺胸、直頸(脖子伸直的狀态)。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材料學公式,可參考相關文獻或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縮頸》這個詞的意思
《縮頸》是一個中文動詞詞組,指的是縮短或收縮脖子的動作。在字面上,它可以理解為“縮小頸部”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縮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縮(簡化部分)、頸(聲部分)。
其中,縮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12筆;頸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7筆。
來源和繁體寫法
《縮頸》一詞來源于漢語,屬于現代漢語詞彙。它的繁體寫法是「縮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縮頸」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縮頸」。
例句
1. 他感到害怕時,不自覺地縮頸。
2. 這種鳥會在受到威脅時縮頸隱藏。
3. 動物在遇到敵人時,會縮頸保護自己。
組詞
與《縮頸》相關的組詞有:
1. 縮小:減小體積或範圍。
2. 頸部:人體或動物連接頭部和胸部的部位。
3. 縮水:變小或減少。
4. 頸椎:構成頸部骨骼的一部分。
近義詞
《縮頸》的近義詞有:曲頸、彎腰、屈頸。
反義詞
《縮頸》的反義詞是:伸頸、擡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