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拊搏的意思、拊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拊搏的解釋

(1).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禮記·明堂位》:“拊搏、玉磬、揩擊、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樂器也。” 鄭玄 注:“拊搏,以韋為之,充之以穅,形如小鼓。”《大戴禮記·禮三本》:“縣一磬而尚拊搏。”

(2).敲擊樂器。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妃善擊磬,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太常梨園之妓,莫能及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拊搏(fǔ b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古代打擊樂器
    指一種用皮革制成的小鼓,内部填充糠秕(谷殼),外形類似小鼓。據《禮記·明堂位》記載,拊搏是周代祭祀儀式中的重要樂器,常與玉磬、琴瑟等搭配使用。

  2. 敲擊樂器的動作
    引申為“拍打、敲擊樂器”的行為,例如《楊太真外傳》提到楊貴妃“善擊磬,拊搏之音泠泠然”,形容其敲擊樂器的技藝高超。


二、延伸解讀


三、詞源與結構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可查閱《禮記》《大戴禮記》等原典或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拊搏(fǔ bó)一詞的意思是用手輕輕地撫摩或拍打。它由“拊”和“搏”兩個部首組成。 拊(fǔ)是手輕輕地摸或拍的意思,它是由手(扌)和否定的聲旁“文”組成。搏(bó)的意思是用力打,它是由手(扌)和“白”的聲旁組成。 拊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拊搏分别寫作「拊」和「撲」。這些繁體字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但仍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拊搏可以用拍打的意象來表示。拊的古代字形中,手的部分的畫線會伸出來表示手的動作。搏的古代字形中,手的部分則被畫成發力的樣子,表示用力打擊。 以下是一個例句:“她用柔和的手拊搏着孩子的頭發,讓孩子心情平靜下來。” 拊搏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比如拊握、拊掌等。這些詞語都涉及到使用手的動作。 拊搏的近義詞可以是撫摸、輕捶等。這些詞語在表達輕柔觸摸的意思時可以替換使用。 拊搏的反義詞可以是重擊、猛撲等。這些詞語表示用力打擊或猛烈動作的意思,與拊搏相反。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