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遏的意思、底遏的詳細解釋
底遏的解釋
遏止。底,通“ 抵 ”。 明 袁宏道 《送觀察侯公序》:“如蟻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遏的解釋 遏 è 阻止:遏止。遏制。遏抑。怒不可遏。 古同“害”:“無遏爾躬”。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底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dǐ è,意為“遏止”。其中“底”通假為“抵”,表示“抵制、阻止”。
2. 出處與用法
出自明代袁宏道《送觀察侯公序》:“如蟻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此句形容像螞蟻聚集在膻味上一樣難以阻止,比喻事物趨勢的不可控性。
3. 通假字說明
- 底:此處是通假字,同“抵”,表示“抵擋、制止”。
- 遏:本義為阻止、抑制(《爾雅·釋诂》中“遏,止也”),如“響遏行雲”形容聲音高亢。
4.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表達“遏止”,可直接使用“遏制”“阻止”等現代詞彙。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及“遏”字字源分析等高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底遏(dǐ è)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将為你解答關于這個詞的各項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底遏的部首是廣,底部的筆畫數為5,遏部的筆畫數為12,總共17畫。
來源:底遏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底本義為地面、底部,遏有限制、阻止的意思,合在一起形成了底遏一詞,表示對底部的限制和阻止。
繁體:底遏的繁體字為底遏。
古時候漢字寫法:底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無實質性變化,大緻與現代相同。
例句:他工作時底遏自己的潛能,從不設限。
組詞:構成底遏的字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底部、底線等。
近義詞:底遏的近義詞包括限制、阻止等。
反義詞:底遏的反義詞包括放松、解除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