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遏的意思、底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遏的解釋

遏止。底,通“ 抵 ”。 明 袁宏道 《送觀察侯公序》:“如蟻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遏”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字義及文獻用例進行考釋。現從權威漢語辭書角度解釋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組合

  1. 底 (dǐ):
    • 核心義為“盡頭”、“最下部”。《說文解字·廣部》:“底,山居也。一曰下也。”段玉裁注:“下為底,上為颠。”引申為“終極”、“止息”、“達到”。《爾雅·釋言》:“底,止也。”《玉篇·廣部》:“底,止也,極也。”
    • 在“底遏”一詞中,“底”取其“止”、“盡”之意,強調徹底、根本性的停止或達到某種狀态。
  2. 遏 (è):
    • 核心義為“阻止”、“抑制”。《說文解字·辵部》:“遏,微止也。”徐锴系傳:“遏,遮也。”《爾雅·釋诂下》:“遏,止也。”
    • 在“底遏”一詞中,“遏”取其“阻止”、“制止”之意。

二、“底遏”的釋義

三、總結 “底遏”意指從根本上、徹底地阻止或制止某事态的發生或發展,強調其阻遏行為的徹底性和有效性。該詞體現了古漢語中通過同義或近義字疊加(“底”表徹底,“遏”表阻止)以強化語義的構詞特點。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底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dǐ è,意為“遏止”。其中“底”通假為“抵”,表示“抵制、阻止”。

2. 出處與用法
出自明代袁宏道《送觀察侯公序》:“如蟻之集羶而莫可底遏。” 此句形容像螞蟻聚集在膻味上一樣難以阻止,比喻事物趨勢的不可控性。

3. 通假字說明

4.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如需表達“遏止”,可直接使用“遏制”“阻止”等現代詞彙。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及“遏”字字源分析等高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巴氐八髎榜門賣官辯辯撥剔博映捕勦漕浴螭魅捶牀篡賊粗誦淡古打棗竿雕蟲小藝訪事人飛鸾翔鳳氛昏縛綁服斃伏魄鼓詞含玉鴻漸于幹漶滅畫師監喪交零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芨芨草金華省金口玉言舊疾科聘浪客連一接二鸾鳳紙率奪馬角牛麻蠅歐冶劍排隊披發纓冠籤補情癡青銮窮阨蜷卧髯閹上清箓梢騾疏匕殊方異域説白道黑疏源俗忌駝鷄襪袴梧葉題詩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