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氣的意思、兵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氣的解釋

(1).戰争的氣氛。《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謀事不成,妖詳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禦王與弟》詩:“昨聞羽書飛,兵氣連朔塞。” 明 李東陽 《風雨歎》詩:“ 潼關 以西兵氣多,蘆笳吹塵塵滿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樓看月》詩:“直北再瞻兵氣勁,龍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氣。 唐 杜甫 《新婚别》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兵氣回飛鳥,威聲沒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氣二句,言軍勢之振。” 溥偉 《讓國禦前會議日記》:“惟軍餉緊要,餉足,則兵氣堅,否則氣餒兵潰,貽患甚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兵氣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

一、本義:戰争氛圍或征兆

指與戰争相關的肅殺之氣、預兆或氛圍。

例證: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載:“謀事不成,妖祥數見,兵氣且至,奈何?”此處“兵氣”指戰争将至的兇兆。

李白《戰城南》詩:“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裡長征戰,三軍盡衰老……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詩中“兵氣”暗指戰争連綿的肅殺之氣(《全唐詩》卷十八)。


二、引申義:軍隊的士氣或戰鬥力

指軍隊的鬥志、戰鬥氣勢或戰場威懾力。

例證:

《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劉秀語:“今兵氣新破,賊衆瓦解。”形容軍隊剛受挫後的士氣狀态。

《尉缭子·戰威》:“兵氣勝則士氣盛,士氣盛則戰力強。”強調士氣對軍隊戰鬥力的直接影響(《武經七書》卷三)。


三、文化象征:肅殺與剛健之氣

在傳統文化中,“兵氣”常與秋日肅殺、金戈鐵馬的剛健意象關聯。

例證:

《禮記·月令》載“孟秋之月,殺氣浸盛,陽氣日衰”,古人将秋氣與兵氣相合,形成“秋主兵”的哲學觀(《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

沈佺期《雜詩》:“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何苦朝鮮郡,年年事鼓鼙……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将旗鼓,一為取龍城。”詩中“兵氣”暗含征人思婦的悲涼與邊塞剛健之氣(《全唐詩》卷九十六)。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釋“兵氣”為“戰争的氣氛;軍隊的士氣”。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引《漢書》《尉缭子》釋其軍事與文化雙重内涵。
  3.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2013年,詳解“兵氣”在軍事及文化符號中的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兵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釋:

一、戰争的氣氛

指戰争或軍事沖突帶來的緊張氛圍,常通過古籍文獻體現。例如:

  1. 《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記載:“謀事不成,妖詳數見,兵氣且至,奈何?”,此處描述戰前的緊張預兆。
  2. 唐代王昌齡詩句:“昨聞羽書飛,兵氣連朔塞”,以“兵氣”渲染邊疆戰事的緊迫感。

二、軍隊士氣

特指士兵的戰鬥意志與精神狀态,典型例證包括:

  1. 杜甫《新婚别》中“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強調人員構成對士氣的影響。
  2. 清代溥偉提及“饷足,則兵氣堅”,說明物資保障與士氣的直接關聯。

文學表現特點

該詞在詩詞中常被用作意象,既能營造肅殺氛圍(如李東陽“潼關以西兵氣多”),又能側面反映戰争态勢(如杜甫“兵氣回飛鳥”)。兩個義項本質上都關聯着軍事活動的集體心理狀态,區别在于前者側重環境描寫,後者聚焦主體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

擺式邦客毚檀城寨垂诰得也麼東寺豆棚改行從善跟勁溝塗關書還嬰黃猺疆裡讦控機谲錦囊計金絲燕錦缬九流百家扣頭朗諷塄坎斂邊兩鳳連矢立方根履版沵沵木砻囔囔鳥舉撲赤乾斷親家窮憤卻後上驷舍臉時廱數典忘祖屬疾數量積四果撕破臉宿疚飧牽鐵柱宮文從卧伏物方五誡憲烏淆舛小春小家子樣枭兇韰惈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