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月的意思、十二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月的解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十二月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十二月"漢語解析

一、曆法名稱

"十二月"是農曆(夏曆)的第十二個月份,對應公曆12月至次年1月期間,為歲末之月。《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65頁)。在幹支紀月中,别稱"丑月"或"季冬"(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二、節氣與物候

十二月包含冬至、小寒兩個節氣,标志進入嚴寒階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反映古代農事與自然觀測智慧(來源: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典籍)。

三、文化象征

  1. 歲末儀式:古代稱"臘月",源于周代歲終祭祀"臘祭",《風俗通義》記載"臘者,接也,新故交接",寓意辭舊迎新(來源:《中國民俗文化大觀》,中華書局)。
  2. 文學意象:在詩詞中常象征孤寂與堅毅,如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來源:《全宋詩》卷三百四十五)。

四、漢字構詞解析

"十二月"合寫作"臘",簡化字作"臘",形聲字從肉(月字旁),巤聲,本義指歲終祭神用的幹肉(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卷四篇)。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月是公曆第十二個月份,共有31天。在農曆中,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一年最後一個月份,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别稱:

一、别稱來源

  1. 臘月
    源自古代歲終祭祀活動,“臘”本意為獵取禽獸祭祀祖先()。漢代起将十二月定為臘月,沿襲至今()。

  2. 其他雅稱
    包括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大呂等30餘種,多與冬季嚴寒或歲末時序相關()。

二、西方名稱起源

英語中“December”源于拉丁語“decem”(意為“十”),因古羅馬曆法最初僅有十個月,調整後成為第十二個月()。

三、文化關聯

四、補充說明

農曆十二月偶稱“牛月”(),但使用較少。部分文獻如《呂氏春秋》将十二月與音律“十二律”對應,但此說法較為冷門。

如需更完整的别稱列表或曆史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弁裳砭削逼掠勃海餔饋騁嗜奔欲螭虬丑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鹑鷇促韻蹈兇盜獄颠瞑底公斷屠惡讪伐毛洗髓賦畀負違宮钗供應艦鈎闌官法海蛇漢語拼音字母黃颔蛇毀損浃辰夾袋積瘁季冬竭精扃閉姱名斂心林濠門面話摩揉扭傷歕薄潛脩切點齊疏豈維全直熱電廠仁者樂山社倉石黃水糞松醪春損益讨貳提醒團拜維稍微尰翔步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