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羅的意思、兜羅的詳細解釋
兜羅的解釋
(1).收拾。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四折:“眼見得這場做作,官司裡怎好兜羅?”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二折:“那賊也,正掌着威權大。但有攙搓,誰與兜羅!”
(2).籠絡。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甜句兒将我緊兜羅,口如蜜缽。”
(3).見“ 兜羅綿 ”。
詞語分解
- 兜的解釋 兜 ō 古代作戰時戴的盔:兜鍪。 口袋:網兜。 做成兜形把東西攏住:兜風。用手巾兜着。 環繞,圍繞:兜抄。兜剿。兜圈子。 招攬:兜售。兜銷。兜攬。 承擔,包下來:出事我兜着。 筆畫數:; 部首:兒;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網絡擴展解釋
“兜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理解:
一、核心含義(負面行為)
根據高權威性詞典解釋,其基本含義為謀取私利或盜竊行為。
- 詞源:原指盜賊藏匿贓物的包裹,後引申為違法行為或不道德手段。
- 構成解析:“兜”表藏匿,“羅”指包裹,形象化地描述了暗中操作的特性。
- 例句:古代戲曲中常用此詞批判貪腐,如“官司裡怎好兜羅?”(元雜劇《酷寒亭》)。
二、其他延伸含義
- 收拾、處理
多用于元代文獻,如“誰與兜羅”(《謝金吾》),指對事務或局面的應對。
- 籠絡、拉攏
如“甜句兒将我緊兜羅”(《對玉梳》),形容用言語讨好他人。
- “兜羅綿”的簡稱
指一種輕柔的絲綿,常見于文學比喻,如“銀色雲像一床兜羅棉被”(例句)。
三、使用建議
- 語境區分: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負面行為與其他中性動作。
- 文學色彩:作為古語詞,多出現于戲曲、詩詞或仿古文本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元代雜劇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兜羅》的意思
《兜羅》是漢語詞彙,意為“周圍的背囊”。它由兩個字組成,即“兜”和“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字規則,“兜”字的部首是“兒”,筆畫數為6;“羅”字的部首是“網”,筆畫數為9。
來源
《兜羅》一詞源于明代文學家施耐庵所著的白話小說《水浒傳》。在小說中,有一位叫做兜羅的人物,他是一位年約四十,身穿藍色衣服的少年英雄。
繁體
在繁體字中,兜羅的寫法為「兜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兜羅這個詞的古漢字寫作「兜攞」。
例句
1. 他帶着兜羅四處行走,尋找生活的機會。
2. 小明一邊背着兜羅,一邊走進了山林。
組詞
兜羅包、兜羅子、兜羅籃、兜羅背包
近義詞
背包、背囊、雙肩包
反義詞
手提包、挎包、手拿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