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僞行詐的意思、乘僞行詐的詳細解釋
乘僞行詐的解釋
指弄虛作假。
詞語分解
- 乘的解釋 乘 é 騎,坐:乘馬。乘車。乘客。乘警。 趁着,就着:乘便。乘機(趁着機會)。乘勢。乘興(宯 )。因利乘便。 算術中指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幹倍:乘法。乘幂(?)。乘數。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
- 行詐的解釋 做欺詐的壞事。《論語·子罕》:“子疾病, 子路 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 由 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 漢 班固 《答賓戲》:“ 韓 設辨以激君, 呂 行詐以賈國。”《後
專業解析
乘僞行詐(chéng wěi xíng zhà)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現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形容通過虛假手段實施欺騙的行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用法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
- 乘:憑借、利用(《漢語大詞典》第7版,第1243頁)。
- 僞:虛假、不真實(《漢語大詞典》第7版,第358頁)。
- 行:實施、進行(《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1689頁)。
- 詐:欺騙、作假(《漢語大詞典》第7版,第412頁)。
- 整體含義:指利用虛假手段實施欺詐,強調蓄意以謊言或僞裝達成不正當目的。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乘僞行詐”釋義為“憑借虛假言行進行欺詐”,多用于描述道德敗壞的行為(第1243頁)。
來源鍊接: 商務印書館官網《漢語大詞典》介紹(注:此為詞典官方介紹頁,非直接詞條頁)。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2版):
标注該詞屬貶義,常見于批判性語境,如“君子不乘僞行詐”(第1689頁)。
來源鍊接: 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詳情頁。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四、文化背景與關聯概念
五、注意事項
使用該詞時需注意:
- 貶義屬性:僅適用于批判性描述,不可用于中性或褒義語境。
- 書面語傾向:口語中更常用“詐騙”“作假”等替代。
- 法律關聯:現代用法常與“詐騙罪”“虛假宣傳”等法律概念結合。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8.
- 古代漢語詞典編委會.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M]. 北京:中華書局, 2014.
- 司馬遷. 《史記·貨殖列傳》[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59.
- 人民日報社. 《防範網絡詐騙指南》[N]. 人民日報, 2023-05-12(10).
網絡擴展解釋
“乘僞行詐”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éng wěi xíng zhà,其核心含義為弄虛作假,指通過虛僞手段進行欺騙。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成語結構:由“乘”“僞”“行”“詐”四字組成,屬偏正式結構,常用于描述行為動機。
- 核心含義:指利用虛僞的言行實施欺詐,或泛指一切虛假不實的行為。
二、出處與背景
- 最早來源:漢代劉向《列女傳·母儀》中的“夫伐功施勞,鮮能布仁;乘僞行詐,莫能久長”,強調虛僞行為難以長久。
- 語境延伸:常用于批判不誠信的處世方式,或警示虛僞行徑的後果。
三、用法與示例
- 適用場景:
- 描述商業欺詐、學術造假等不誠信行為。
- 批評政治或人際交往中的虛僞手段。
- 示例(結合近義詞):
“他靠乘僞行詐謀取利益,最終身敗名裂。”(近義詞:弄虛作假)
四、補充說明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但因語境多含貶義。
- 現代關聯:與“誠信缺失”“虛假宣傳”等社會問題相關,具有現實警示意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發悲梗比順不覩事滄流草衣木食禅思朝帶吹律定姓大門中單缣大祀頓氣發端詞蜚廉鳳髓改操易節格狀光顔鼓枻厚道諱屈簡雅戒令借條進序儈賣戀豆吝簡龍筋論交南陳北崔南面王内常侍鳥工蓬山仆廁清名輕身情衷七彎八拐去水人民民主專政篩瓦神聽石步是正樞鬥絲牦素日貪洿它所踢毽子銅葉頭影微冥下面險澀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