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of help;benefit] 頂事;成事
空談不濟事
猶成事。後常與“不”連用,表示否定。《左傳·莊公十四年》:“ 莊公 之子猶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賂,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宋書·庾悅傳》:“夫設官分職,軍國殊用,牧民以息務為大,武略以濟事為先。”《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飛 見不濟事,把軍退二十裡,卻和 魏延 引數十騎,自來兩邊哨探小路。” 葉聖陶 《倪煥之》十九:“單看見一個學校,一批學生,不濟事,還得睜着眼看社會大衆。”
“濟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總結來看,“濟事”強調實際效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否定傾向,且具有曆史延續性和文學表現力。
濟事,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人在處理事情時能夠積極、有能力地去幫助、解決問題。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氵」,表示與水有關;右邊是「齊」,表示整齊、有序。所以濟事的意思就是像水一樣,能夠使事情有條不紊、順利進行,幫助他人并解決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濟事的部首是氵,也叫做水部;它的拆分筆畫是6畫,分别是氵(3畫)和齊(3畫)。
來源:濟事這個詞是由古代漢字組成形成的。在古代,人們為了寫這個詞而創造了它的寫法,即「濟」和「事」兩個字。濟字是由氵和齊組合而成,表示在水中整齊行走的形象;事字是由亻和依組合而成,表示一個人依着某種原則去做某件事情。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濟事」。
繁體:「濟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一些不同,「濟事」也不例外。在古代,濟字的寫法比較複雜,我們稱之為「篆書」,形狀更加扁平,筆畫更多。至于事字,在古代是「侍」字的變體,形狀也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這位醫生的醫術高明,能夠濟事救人。
2. 他為人仗義,時常幫助他人,很擅長濟事。
3. 我相信隻要我們互相幫助,就能夠共同濟事。
組詞:濟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比如「濟困扶貧」、「濟貧扶弱」。
近義詞:近義詞包括「助人為樂」、「施與濟衆」等,都表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意思。
反義詞:反義詞包括「墜人逐利」、「壞事」等,表示對他人不負責、不幫助、不解決問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