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量考核。 唐 劉知幾 《史通·鑒識》:“斯則物有恒準,而鑒無定識,欲求銓覈得中,其唯千載一遇乎!” 唐 元稹 《授韓臯尚書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榮揆務,頗煩倫拟,有異優崇。”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結文》:“使野無遺賢,萬邦鹹寧,則銓覈之任得矣。”
“铨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铨核”指審查核實、權衡利弊,強調對事物或決策進行細緻評估與驗證的過程。該詞由“铨”(權衡、稱量)和“核”(審查、核實)二字構成,組合後引申為通過嚴謹分析做出判斷。
字義拆解
曆史用例
應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人才選拔、政策制定或史料考據等需審慎決策的領域,體現嚴謹性與權威性。
“铨核”融合了審查與權衡的雙重含義,既要求客觀驗證事實,又需主觀分析利弊,常見于古代文獻及現代對複雜事務的評估中。
铨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考量、判定、核實。它常用于形容對某種情況或事物進行細緻、全面的辨識和審查,以确定其真實性和可靠性。
铨核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同時也是它的偏旁部首。在《康熙字典》中,它的部首編碼為167(金字旁),總筆畫數為21。
铨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铨指的是權衡、斟酌、衡量,核則表示審查、檢驗、核實。合在一起形成铨核,意為斟酌判定、審查核實。
铨核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銓核」,仍然保留了金字旁。
在古代,铨核的寫法多種多樣。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注解中,它寫作「權」和「核」兩種形式。這些變體形式反映了古漢字書寫的多樣性和演變。
1. 經過铨核,該公司的經營數據被證實是真實可靠的。
2. 請負責人對這些材料進行铨核,确保準确性。
铨核的常見組詞有:
1. 鑒铨:鑒别辨别。
2. 铨試:考核評估。
3. 铨選:選拔篩選。
近義詞包括:審查、核實、考證。
反義詞包括:信任、相信、托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