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仔細察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藏虱》:“發而視之,蝨薄如麩,置掌中審顧之。”
(2).引申為前瞻後顧。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三:“然而因閲歷而審顧,因審顧而退葸,因退葸而屍玩,仕久而戀其籍,年高而顧其子孫,傫然終日,不肯自請去。” ********* 《時》:“我們不要遲疑審顧的誤了好時光,更不要此猜彼忌的留下惡痕迹。”
(3).謂仔細觀察自己。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煉丹》:“嗣後到轉輪殿上,但覺身體忽輕,豁目審顧,知已忽為嬰兒。”
“審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仔細察看
指對事物進行細緻觀察或檢查。例如,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藏虱》中描述:“置掌中審顧之”,即通過仔細查看虱子的形态。
前瞻後顧
引申為對過去和未來的全面思考與權衡。清代龔自珍在《明良論》中提到“因閱曆而審顧”,強調在經驗積累中審慎思考;李大钊的《時》也呼籲“不要遲疑審顧”,避免因猶豫而錯失良機。
自我省察
指對自身狀态的深入觀察。如清代許秋垞《聞見異辭·煉丹》中“豁目審顧”,描述通過内省感知自身變化。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詞典釋義及文學作品用例,完整文獻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聊齋志異》等來源。)
審顧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 "宀" 和 "目",總共有10畫。它的意思是審查、察看、查看。在漢字來源上,它是由聲旁部首 "宀"(表示室内)和 "目"(表示眼睛)組成的。
審顧的繁體字是「審顧」,它的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一緻,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古時候,《審顧》這個詞的字形曾經有些變化。很早的時候,在古文字中,它的部首「宀」形狀更接近于表示房屋的形狀,「目」則更接近于眼睛。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
1. 他仔細審顧了合同的每一個細節。
2. 在選舉前,候選人們應該審顧自己的政策。
審顧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審顧的近義詞是審視、審查、檢視,意思相近但略有不同。而它的反義詞則是忽視、漠視、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