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怼的意思、忿怼的詳細解釋
忿怼的解釋
怨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 班固 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五年》:“上又令有司奏 廬江王 禕 忿懟有怨言,請窮治;不許。” 清 戴名世 《與何屺瞻書》:“其於當世之故,不無感慨忿懟,而其辭類有稍稍過當者,世且以僕為駡人。”
詞語分解
- 忿的解釋 忿 è 生氣,恨:忿恨。忿怒。忿詈(因憤怒而罵)。不忿(不服氣,不平)。氣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氣)。忿忿不平。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怼的解釋 怼 (懟) ì 怨恨:怨怼。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忿怼”是一個書面語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語素“忿”和“怼”并列構成,表示一種強烈的不滿和怨恨情緒。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詞語構成與核心含義:
- 忿 (fèn): 本義指憤怒、生氣,内心因不滿而激動。《說文解字》釋為“悁也”,即憂急、憤懑之意。它強調的是内心的憤怒不平之氣。
- 怼 (duì): 本義指怨恨、憎惡。《說文解字》釋為“怨也”。它更側重于因怨恨而産生的對抗或不滿情緒。
- 忿怼: 兩字結合,形成并列式複合詞,意指因憤怒、不平而産生的強烈怨恨和不滿。其核心含義是“憤恨”、“怨恨”、“怨憤”,程度通常比一般的“生氣”或“不滿”更深,帶有強烈的負面情感色彩。
-
權威釋義:
- 根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忿怼”釋義為:怨恨;怨怒。該詞典引用了古代文獻如《楚辭·九辯》中的“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衆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心怦怦兮諒直”等句(王逸注雖未直接注“忿怼”,但後世常以此語境理解“忿怼”之情),以及《舊唐書·于志甯傳》中的“志甯懼,不自安,固請退休…帝惡其朋黨,左授榮州刺史”等曆史記載,體現了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實際運用,多指因正直受挫或遭遇不公而産生的強烈怨憤。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對“忿怼”的釋義更為簡潔明了:〈書〉憤恨;怨恨。明确标注了其書面語屬性。
-
語用特征與語境:
- 書面語屬性: “忿怼”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出現在書面語中,如文學作品、評論文章或曆史叙述中,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用的口語化表達有“生氣”、“不滿”、“怨恨”、“憤恨”等。
- 情感強度: 該詞表達的是一種強烈且持久的負面情緒,往往源于深刻的失望、遭受的不公待遇、理想破滅或原則被踐踏,而非一時一事的普通惱怒。
- 典型語境: 常用于描述對權威、制度、社會現象或個人遭遇的深刻不滿和怨恨。例如:“心懷忿怼”、“忿怼之情溢于言表”、“因長期受壓而生忿怼”。
-
文化内涵:
- “忿怼”所蘊含的情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與士人的耿直、遭遇貶谪、懷才不遇等情境相聯繫,體現了個人理想與現實沖突時産生的強烈精神痛苦和道德義憤。它不僅僅是一種情緒,有時也帶有一定的道德評判色彩。
引用參考來源:
- 釋義核心依據來源于《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現代漢語規範釋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忿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èn duì,其核心含義為怨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解釋
- 詞義:指因不滿或受挫而産生的強烈怨恨情緒,常帶有憤慨不平的意味。
- 詞性:動詞,也可作名詞使用(如“心懷忿怼”)。
二、結構分析
- “忿”:同“憤”,表示憤怒、生氣,如“忿恨”“忿怒”。
- “怼”:本義為怨恨,如“怨怼”,強調内心的抵觸與對抗。
- 組合義:兩字疊加,強化了因憤怒而滋生怨恨的情感狀态。
三、用法與示例
-
古籍用例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提到“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怼沉江”,指屈原因憤恨投江。
- 《資治通鑒》中描述“忿怼有怨言”,表示因不滿而抱怨。
-
現代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描述強烈的不滿情緒,如“他對不公的裁決深感忿怼”。
四、近義詞
- 怨恨:泛指因不滿産生的仇恨。
- 憤懑:強調憤怒與壓抑的結合。
- 怨怼:與“忿怼”詞義相近,但語氣稍弱。
五、注意區分
- 與“憤怒”區别:“忿怼”更側重因長期積怨産生的恨意,而“憤怒”多為即時性的情緒爆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資治通鑒》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霸事禀複跛鼈千裡曹洞宗草木知威創體箪豆見色澄沙頂索妨要飛燕豐貨錢否敗拂綴各支功高蓋世國家利益紅鰕胡厮哄鹪鹩心叫牌敬老慈幼金檻即夜絕版抗兵擴大會議狼飡虎咽勞遺了佻溓溓利息率邏主僇屍面筒拏子盤飡配墬傾耳注目侵街錢勤政聚會确信冗亂叡聖散越三章法商賜山鹧生各劄繩技詩雲子曰樹心瑣脞太保髫穉通人塗徑武梁祠畫像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