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忿怼的意思、忿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忿怼的解释

怨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班固 以为露才扬己,忿懟沉江。”《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五年》:“上又令有司奏 庐江王 禕 忿懟有怨言,请穷治;不许。” 清 戴名世 《与何屺瞻书》:“其於当世之故,不无感慨忿懟,而其辞类有稍稍过当者,世且以僕为駡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忿怼”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忿”和“怼”并列构成,表示一种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情绪。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词语构成与核心含义:

    • 忿 (fèn): 本义指愤怒、生气,内心因不满而激动。《说文解字》释为“悁也”,即忧急、愤懑之意。它强调的是内心的愤怒不平之气。
    • 怼 (duì): 本义指怨恨、憎恶。《说文解字》释为“怨也”。它更侧重于因怨恨而产生的对抗或不满情绪。
    • 忿怼: 两字结合,形成并列式复合词,意指因愤怒、不平而产生的强烈怨恨和不满。其核心含义是“愤恨”、“怨恨”、“怨愤”,程度通常比一般的“生气”或“不满”更深,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2. 权威释义:

    • 根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忿怼”释义为:怨恨;怨怒。该词典引用了古代文献如《楚辞·九辩》中的“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心怦怦兮谅直”等句(王逸注虽未直接注“忿怼”,但后世常以此语境理解“忿怼”之情),以及《旧唐书·于志宁传》中的“志宁惧,不自安,固请退休…帝恶其朋党,左授荣州刺史”等历史记载,体现了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实际运用,多指因正直受挫或遭遇不公而产生的强烈怨愤。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对“忿怼”的释义更为简洁明了:〈书〉愤恨;怨恨。明确标注了其书面语属性。
  3. 语用特征与语境:

    • 书面语属性: “忿怼”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如文学作品、评论文章或历史叙述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用的口语化表达有“生气”、“不满”、“怨恨”、“愤恨”等。
    • 情感强度: 该词表达的是一种强烈且持久的负面情绪,往往源于深刻的失望、遭受的不公待遇、理想破灭或原则被践踏,而非一时一事的普通恼怒。
    • 典型语境: 常用于描述对权威、制度、社会现象或个人遭遇的深刻不满和怨恨。例如:“心怀忿怼”、“忿怼之情溢于言表”、“因长期受压而生忿怼”。
  4. 文化内涵:

    • “忿怼”所蕴含的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士人的耿直、遭遇贬谪、怀才不遇等情境相联系,体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产生的强烈精神痛苦和道德义愤。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有时也带有一定的道德评判色彩。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忿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èn duì,其核心含义为怨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解释


二、结构分析


三、用法与示例

  1. 古籍用例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提到“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指屈原因愤恨投江。
    • 《资治通鉴》中描述“忿怼有怨言”,表示因不满而抱怨。
  2. 现代语境

    • 多用于书面语,描述强烈的不满情绪,如“他对不公的裁决深感忿怼”。

四、近义词


五、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心雕龙》《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哇熬清受淡饱腹宝衢常玩场园崇雄打哆嗦啖饮达权知变点检端由督看多功能惰嬾独摇访逮放荡不羁丰厚祓禳腐乳公膳工作证管领骨尘舞姑容鸿渞黄九简鼓院醮酒浇手界笔节根锦绣山河絶理缂绣两极管螺壳钱螺丝帽美食铭记蜜水牛乳评脉谱帖全民皆兵山表神衣市镇四孔缩然讨赜体覆童羁桶子帽外王父汙乱销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