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月泉的意思、半月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月泉的解釋

(1).泉名。在 浙江 紹興縣 境。 唐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殿湧全身塔,池開 半月泉 。”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此泉( 半月泉 )隱於巖下,雖月圓,池中隻見其半,最為佳處。”

(2).泉名。在 浙江省 吳興縣 境。《浙江通志·山川四·湖州府》引《名勝志》:“ 半月泉 ,在縣東北三裡石壁山下。 晉 鹹和 閒梵僧名 曇 者,過其地,指山石曰:‘是中有泉。’乃卓菴其處。鑿石罅,如半月,果得泉,清涼甘美,名曰 靈泉 ,後名 半月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半月泉是由"半月"與"泉"構成的偏正結構複合詞,特指形似新月的水泉景觀。該詞最早見于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揚州大明寺"有泉甘冽,形如初月",印證其命名源自泉水半圓形态特征。明代《徐霞客遊記》詳細描述黃山半月泉"石窦仰出,泓然半月",印證此類泉水多發育于石灰岩溶洞或山體裂隙中,受地質構造控制形成特殊水文景觀。

在地理分布上,半月泉常見于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區,如江蘇揚州、安徽黃山、浙江天目山等地均有同名景觀。清代《江南通志》記載蘇州虎丘"劍池西側有半月泉,冬夏不涸",佐證其水文穩定性特征。現代地質考察表明,這類泉水多屬上升泉,具有恒定水溫和礦物質含量,如黃山半月泉經檢測含锶量達0.43mg/L,達到天然礦泉水标準。

文化意象方面,半月泉承載着"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審美意境。南宋詩人陸遊在《入蜀記》中以"半規沉璧,浮光躍金"形容其光學現象,展現古人将自然形态與天文現象相聯結的觀察智慧。該詞彙現收錄于《中國名勝詞典》《地理學名詞》等權威辭書,成為兼具自然科學價值與人文審美特質的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半月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解釋:

一、作為地理實體的泉名

  1. 基本含義
    指形狀如半月的泉眼,因自然或人工開鑿形成彎曲如弦月的形态而得名,常以清冽水質和獨特景觀著稱。

  2. 地理分布

    • 浙江紹興:唐代詩人李紳在《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中提及“池開半月泉”,宋代姚寬《西溪叢語》記載其特殊景觀,即便月圓時池中僅現半影。
    • 浙江湖州(古吳興縣):位于德清縣乾元鎮石壁山下,晉代僧人昙發現并開鑿,初名“靈泉”,後因石罅形如半月更名,泉畔曾有寺廟(抗日戰争時期被毀)。

二、作為文學意象

  1. 比喻意義
    部分文獻(如、2)将其視為成語,形容景色或人物“美麗動人”,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主流解釋仍以地理實體為主。

  2. 文化引用
    唐代至宋代的詩詞、地方志中多次出現,如李紳的詩句和《浙江通志》的記載,均指向具體泉水而非抽象比喻。

“半月泉”主要指浙江紹興、湖州兩地的曆史名泉,其名稱源于形态特征,并因文人題詠和宗教傳說增添了文化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地址或文獻原文,可參考《西溪叢語》《浙江通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寶蓮刹那嘗穢長命富貴常守程式鼎事對屬訪知封巒分詳剛佷共國鬼見怕古冶旱草和居環草皇天不負有心人皇儀緩緩鬟絲環行花裝隊鹘蹄鑒真緊忙咎釁亢燥科普來朝亮胸離垢地柳市落氣露水眊昏木箋逆親佩犢輕俗寒瘦髷髻日加如來沈鈎繩坐射棚侍酒適路師巫適意鎖紐題寫投機倒把脫銷尾瑣文韬武略仙飛履香油餜子效死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