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韬武略的意思、文韬武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韬武略的解釋

文武兩方面的謀略。《水浒傳》第四七回:“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韬武略"是一個高度凝練的褒義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兼具卓越的治國才能和傑出的軍事謀略,文武雙全,能力全面。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核心釋義 指在政治謀略(文韬)和軍事才能(武略)兩方面都具備高超的智慧與能力。形容一個人或一個領袖具有安邦定國、運籌帷幄的全面才幹。

二、 分項解析

  1. 文韬:
    • 本義: “文”指文治、政治;“韬”原指弓或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謀略。“文韬”即指治理國家的政治智慧、策略和方略。
    • 内涵: 包含治國理政的才能,如制定政策、發展經濟、管理内政、處理外交、教化民衆、穩定社會等宏觀層面的謀略與能力。它強調的是運用智慧進行治理,而非武力征服。其典故可追溯至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六韬》中的《文韬》篇,該篇主要論述治國安民的道理。
  2. 武略:
    • 本義: “武”指軍事、武力;“略”指謀略、策略。“武略”即指用兵的謀略、軍事上的才能。
    • 内涵: 包含行軍布陣、克敵制勝的軍事指揮藝術,如戰略規劃、戰術運用、臨機決斷、治軍帶兵等。它強調的是在軍事領域運用智慧和策略取勝的能力。其典故常聯繫到另一部古代兵書《三略》(又稱《黃石公三略》),該書側重闡述戰略思想。

三、 整體含義與引申

四、 價值與意義 “文韬武略”代表了中華民族智慧中對領導力與綜合能力的崇高評價标準。它體現了治國安邦需要智慧與力量相結合、謀略與膽識并重的深刻哲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人才觀和治理觀的重要體現。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商務印書館. https://www.cp.com.cn/book/d50cffa0-9.html (釋義核心)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0).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http://www.cishu.com.cn/ (分項解析,典故溯源)
  3. 袁行霈, 嚴文明, 張傳玺, 樓宇烈. (1999). 中華文明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文化内涵與價值意義引申)

網絡擴展解釋

“文韬武略”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用法與示例

  1. 語法:聯合式結構,作主語、賓語或定語,含褒義。

    • 例句:

      “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水浒傳》第四十七回)。

  2. 近義詞:文武雙全、智勇雙全。

  3. 適用對象:多用于稱贊領導者、軍事家或才能全面的人物,如孫權、諸葛亮等曆史人物。


擴展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六韬》《三略》的具體内容,可參考曆史兵書典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綳定褊傲邠壃鄙猥伯牧步運采風問俗長仆躇躊春風沂水短懷販賤賣貴傅母公執槐南一夢話仙彙薦賄選劍槊郊天赦芥拾金钗客徑然精忠廟究鏡寄質嶚峭龍駕籠絷煤汽燈蓂曆密嚴慕遠拿撚偶蹄目僻倪婆焦婆羅浮屠蜣丸千裡情千隨百順黥隸氣勢洶洶楸戶七縱神祠詩草室妾實戰手奏水陣松薪瑣連素膳傥來亭菊頭曼退聘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