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同治國事。《史記·燕召公世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唐 方幹 《途中逢孫辂因得李頻消息》詩:“正憶同袍者,堪逢共國人。”
"共國"一詞在漢語中屬于曆史專名用法,指西周時期分封的諸侯國。《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其地理位置在今河南省輝縣市境内,系周王室同姓諸侯國,國君為姬姓。《春秋左傳注》提到共國在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仍有相關記載,後為衛國所滅。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僅在研究先秦曆史時會涉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共"字解釋為"同也","國"字釋作"邦也",二字組合構成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封國稱謂。
“共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來理解:
基本釋義
指“共同治理國事”,強調君臣或賢士協作管理國家。該用法多見于史書和古詩文,如《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延伸用法
唐代詩人方幹在《途中逢孫辂因得李頻消息》中寫道:“正憶同袍者,堪逢共國人”,此處“共國人”可理解為共同參與國事的人。
周朝時期的共國
西周初年分封的諸侯國,位于今河南省輝縣市,伯爵爵位。著名人物共伯和曾代行周天子事,後歸政于周宣王。
春秋時期的結局
共國在春秋初期因鄰國衛國内亂被卷入,約前660年左右被衛國所滅。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如“人民共和國”)可能與古代含義混淆。古代“共國”無現代國家體制含義,主要強調協作治國或指代具體古國。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共國曆史或文獻用例,可查閱《史記》相關篇章或唐代詩文選集。
保正變釁布列打保擋箭牌的切調茶帝王州獨樂馮豕風俗習慣副後符運負作用光贲管窺姑射神人宏縱候拜華裾靳令酒蟹駿澤句追漻淚李德裕柃梋林業悗奪迷漠民膏鳴石木簡譬稱平較檾麻情素勸酬人豪色膽迷天上八洞沈刻社鼷試劄似醉如癡水餅順口説話中間速效肥料歎怅田燭痛愍晚途僞服五筆橋物貌祥蓂枭雉些兒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