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來的意思、如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來的解釋

佛的别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诔》:“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衆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如來”是佛教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詞源、經典解釋及哲學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1. 梵語本義
    “如來”為梵語Tathāgata 的意譯,由tatha(如實)和āgata(來)組成,字面意為“乘如實之道而來者”。佛教經典《大智度論》解釋:“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即佛依循真理(真如)覺悟,并以此教化衆生。

  2. 通稱屬性
    “如來”是佛的十大尊號之一,指一切佛的共同特質,而非僅指釋迦牟尼佛。例如“阿彌陀如來”“藥師如來”等稱謂,均體現此通稱性質。


二、經典中的哲學闡釋

  1. 超越時空的真如
    《金剛經》提出“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強調佛所證悟的“真如”超越時空局限,既無具體生滅,亦無固定形态。這種“如其本來”的狀态,指向諸法實相的本質。

  2. 法身與化身的統一

    • 法身如來:即佛的真理本體(如如不動的空性);
    • 應身如來:佛為度化衆生而顯現的化身。
      兩者合一體現佛的圓滿境界。

三、常見誤解與辨析

  1. “如來佛”的誤用
    民間常以“如來佛”專指釋迦牟尼,實則“如來”是所有佛的通稱,類似“博士”“教授”等頭銜。

  2. 與“如去”的關系
    佛既乘真如而來(如來),亦依真如涅槃而去(如去),二者本質無别,均指向對真理的完全體悟。


“如來”既是對佛本質的概括(真如法身),也是對其教化功能的描述(應機示現)。理解這一概念需結合佛教“空性”“無相”等核心思想,避免将其簡化為單一形象或曆史人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如來

“如來”是佛教術語之一,是對佛陀的尊稱。它包含了豐富的意義,代表着佛陀的無窮智慧和至高的境界。如來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如”和“來”,具有深遠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如來”的第一個字“如”拆分出來的部首是“女”,表示與女性相關的事物。筆畫數為三畫。“來”的部首是“從”,表示自己朝着某個方向行進。它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如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經》中。它最早出現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意為“如是來者”。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尊稱佛陀的特定名詞。

繁體

繁體字中的“如來”為“如來”,保留了原始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如來”的漢字并不統一。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寫風格,它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然而,整體上來說,它的基本結構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如來的智慧無邊,能夠普照衆生。

2. 如來每個手指跟其他佛陀的手指都不一樣。

組詞

1. 如如來:指其他具有佛性的衆生

2. 來如來:表示佛陀意味深長的到來。

近義詞

1. 佛陀: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

2. 佛祖:對佛陀的尊稱,與如來意義相同

反義詞

1. 衆生:與佛陀相對立的存在,指普通衆人

2. 凡夫:指未證悟之前的普通衆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