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來的意思、如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來的解釋

佛的别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诔》:“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衆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來"是漢語中一個重要的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漢語詞典和佛教經典兩個層面來理解:

  1. 核心釋義(源自梵語 tathāgata 的意譯):

    • “如”:意為“真如”,指永恒不變、絕對真實的宇宙本體或真理。
    • “來”:意為“到來”或“出現”。
    • 合義:指“乘真如之道而來”,即“遵循絕對真理而來的人”或“從真理中來的人”。這是佛的十大稱號之一,特指已證悟真如之理、達到佛果的覺者。《漢語大詞典》(第四卷第27頁)将其解釋為“佛陀十種稱號之一。‘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
  2. 詞源與佛教語境中的深層含義:

    • 在佛教中,“如來”并非指從某個具體地方來,而是指佛陀(釋迦牟尼佛)或其他諸佛證得了“真如”(宇宙的最高真理、實相),并依此真理來到世間說法度化衆生,或指其已如實了知真如、安住于真如實相之中。《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指出“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者,是為如來”。
  3. 作為佛的尊稱:

    • “如來”是佛的十大通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之首,最為常用。它強調佛是真理的化身和體現者,其教導源于對宇宙人生實相的徹底覺悟。當人們說“如來”時,通常即指釋迦牟尼佛或其他諸佛。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如來”是佛教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詞源、經典解釋及哲學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1. 梵語本義
    “如來”為梵語Tathāgata 的意譯,由tatha(如實)和āgata(來)組成,字面意為“乘如實之道而來者”。佛教經典《大智度論》解釋:“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即佛依循真理(真如)覺悟,并以此教化衆生。

  2. 通稱屬性
    “如來”是佛的十大尊號之一,指一切佛的共同特質,而非僅指釋迦牟尼佛。例如“阿彌陀如來”“藥師如來”等稱謂,均體現此通稱性質。


二、經典中的哲學闡釋

  1. 超越時空的真如
    《金剛經》提出“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強調佛所證悟的“真如”超越時空局限,既無具體生滅,亦無固定形态。這種“如其本來”的狀态,指向諸法實相的本質。

  2. 法身與化身的統一

    • 法身如來:即佛的真理本體(如如不動的空性);
    • 應身如來:佛為度化衆生而顯現的化身。
      兩者合一體現佛的圓滿境界。

三、常見誤解與辨析

  1. “如來佛”的誤用
    民間常以“如來佛”專指釋迦牟尼,實則“如來”是所有佛的通稱,類似“博士”“教授”等頭銜。

  2. 與“如去”的關系
    佛既乘真如而來(如來),亦依真如涅槃而去(如去),二者本質無别,均指向對真理的完全體悟。


“如來”既是對佛本質的概括(真如法身),也是對其教化功能的描述(應機示現)。理解這一概念需結合佛教“空性”“無相”等核心思想,避免将其簡化為單一形象或曆史人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徽按金安素顫掣孱夫超假晨服稱副稱奇道絶串花傳説當爐蹈踐疊肩惰弛分勢感愕剛子各各拱花狗事龜屏惠化灰靡昏因霍落活字剪貼界河丌官井魚緊鄰九過娟巧魁恢柳球龍舉雲興落差馬克思蒙鈍明府明決民校牛衣夜哭攀今攬古屏翰暴衣露蓋前筵青冥靶秦家贍救少寝神妙所拟桃梗汀濘廷折題旨小白菜[兒]霄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