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半月泉的意思、半月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半月泉的解释

(1).泉名。在 浙江 绍兴县 境。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殿涌全身塔,池开 半月泉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此泉( 半月泉 )隐於巖下,虽月圆,池中只见其半,最为佳处。”

(2).泉名。在 浙江省 吴兴县 境。《浙江通志·山川四·湖州府》引《名胜志》:“ 半月泉 ,在县东北三里石壁山下。 晋 咸和 閒梵僧名 曇 者,过其地,指山石曰:‘是中有泉。’乃卓菴其处。凿石罅,如半月,果得泉,清凉甘美,名曰 灵泉 ,后名 半月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半月泉是由"半月"与"泉"构成的偏正结构复合词,特指形似新月的水泉景观。该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扬州大明寺"有泉甘冽,形如初月",印证其命名源自泉水半圆形态特征。明代《徐霞客游记》详细描述黄山半月泉"石窦仰出,泓然半月",印证此类泉水多发育于石灰岩溶洞或山体裂隙中,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特殊水文景观。

在地理分布上,半月泉常见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如江苏扬州、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等地均有同名景观。清代《江南通志》记载苏州虎丘"剑池西侧有半月泉,冬夏不涸",佐证其水文稳定性特征。现代地质考察表明,这类泉水多属上升泉,具有恒定水温和矿物质含量,如黄山半月泉经检测含锶量达0.43mg/L,达到天然矿泉水标准。

文化意象方面,半月泉承载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审美意境。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以"半规沉璧,浮光跃金"形容其光学现象,展现古人将自然形态与天文现象相联结的观察智慧。该词汇现收录于《中国名胜词典》《地理学名词》等权威辞书,成为兼具自然科学价值与人文审美特质的专业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半月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解释:

一、作为地理实体的泉名

  1. 基本含义
    指形状如半月的泉眼,因自然或人工开凿形成弯曲如弦月的形态而得名,常以清冽水质和独特景观著称。

  2. 地理分布

    • 浙江绍兴:唐代诗人李绅在《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中提及“池开半月泉”,宋代姚宽《西溪丛语》记载其特殊景观,即便月圆时池中仅现半影。
    • 浙江湖州(古吴兴县):位于德清县乾元镇石壁山下,晋代僧人昙发现并开凿,初名“灵泉”,后因石罅形如半月更名,泉畔曾有寺庙(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二、作为文学意象

  1. 比喻意义
    部分文献(如、2)将其视为成语,形容景色或人物“美丽动人”,但此用法权威性较低,主流解释仍以地理实体为主。

  2. 文化引用
    唐代至宋代的诗词、地方志中多次出现,如李绅的诗句和《浙江通志》的记载,均指向具体泉水而非抽象比喻。

“半月泉”主要指浙江绍兴、湖州两地的历史名泉,其名称源于形态特征,并因文人题咏和宗教传说增添了文化内涵。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址或文献原文,可参考《西溪丛语》《浙江通志》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谷王白念背晦北冥鷩衣不相下僝弱抄盗麤衣粝食诞淫钉官石妒罗绵夺门分乖硌窝儿龟毛孤屿悍骜汗迹黄浊教师节杰智荆请句剥苦苦蝲姑老酱棚乐欲鹿梦驴王慢讲溟冷庖丁解牛弸彋破敝前向侵叛全度羣玉人云亦云三元节沙鴈笙籥湿浊守捉顺口输入殊性四美诵述蒜酪素饭檀美弢藏伟略诬误向壮鲜廉寡耻狭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