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塗的意思、半塗的詳細解釋
半塗的解釋
亦作“ 半途 ”。1.路途的一半或中間。 元 許衡 《風雨圖詩》:“直到半塗風雨橫,倉惶何處覓前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前命未復,後命又至,半途回車,朅朅東西。” 茅盾 《色盲》:“時代的前進的輪子,是隻有愈轉愈快地直赴終極,是決不會半途停止的。”
(2).比喻事情進行了一半或正處在進行的過程中。《新唐書·韓愈傳》:“方此時,人人異議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丁玲 《母親》三:“這時鄰縣也送了一些學生來。但是象 吳文英 嫂嫂那樣半途退學的也很多。”
詞語分解
- 半的解釋 半 à 二分之一:半圓。半百(五十,多指歲數)。 不完全的:多半。半島。半透明。半脫産。 在中間:半空。半路上。半夜。 喻很少:一星半點。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塗的解釋 塗 (塗) ú 使顔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塗飾。塗漆。塗抹。 亂寫:塗鴉。 用筆抹上或抹去:塗改。塗竄。塗乙。 泥濘:塗炭。 河流或海流夾雜的泥沙在地勢較平的河流入海處或海岸附近沉積而成的淺海灘:海塗
網絡擴展解釋
“半塗”是一個多義詞,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層含義:
-
字面含義
指路途的一半或中間位置,如元朝許衡的詩句“直到半塗風雨橫”。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文學,強調物理空間的中途狀态。
-
引申比喻義
形容事情進行到一半或中途停滞的狀态。例如《新唐書》提到“半塗而罷”指計劃中途放棄,茅盾在《色盲》中用“半途停止”比喻時代進程的中斷。
-
成語特殊含義
作為成語時,“半塗”形容人在困境中勉強生存,如“隻能勉強保護自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仍暴露于危險中”,常用于描述底層群體的艱難處境。
需注意,部分古籍中“半塗”與“半途”通用(如《韓愈傳》),現代漢語更傾向使用“半途”表達中途含義,而“半塗”的成語用法相對少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塗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物體隻塗了一半色彩或塗成不完整的狀态。下面給出該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半塗的拆分部首為水部。
- 半塗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 半塗一詞的來源尚未明确,可能是形容物體隻塗了一半色彩的腔調,具體的來源暫無确切的相關文獻資料支持。
繁體字:
- 半塗的繁體字為「半塗」。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半塗可能沒有明确的寫法記錄,因為它是一個描述性的詞語,不屬于常見的古代文字。
例句:
- 這幅畫隻半塗了出來,還需要繼續完善。
- 牆壁上的塗鴉半塗半沒,顯得有些淩亂。
組詞:
- 由于半塗屬于一個形容詞,不常見于詞組中出現。
近義詞:
- 大緻籠統地描述相同或相近的含義,目前沒有常用的近義詞彙與半塗對應。
反義詞:
- 描述相反的意義,半塗的反義詞可能是完整、齊全等詞彙。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