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役的意思、邊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役的解釋

(1).邊地的徭役。《後漢書·和帝紀》:“ 幽 、 并 、 涼州 戶口率少,邊役衆劇,束脩良吏,進仕路狹。” 唐 令狐楚 《降誕日進鞍馬第四策狀》:“臣某限從邊役,違奉天慈。”

(2).邊境戰事。《魏書·韓秀傳》:“恐丑徒協契,侵竊 涼 土及近諸戍,則關右荒擾,烽警不息,邊役煩興,艱難方甚。”《魏書·蠻傳》:“ 田超秀 亦遣使求附,請援歷年,朝廷恐輕緻邊役,未之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邊役”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邊地的徭役

指古代在邊境地區強制征發的勞役,包括修築防禦工事、運輸物資等。這類徭役因邊境環境艱苦、任務繁重而備受關注。例如:

二、邊境戰事

指與邊疆防禦或戰争相關的軍事行動,包括駐守、作戰等任務。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結構為“邊(邊境)+役(勞役/兵役)”,屬主謂式複合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查閱《後漢書》《魏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役》是指在邊境地區從事軍事巡邏、防禦和抵禦外敵侵略的部隊或個人。下面我将為您提供《邊役》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邊役》的左邊部首是辶(辵),右邊部首為彳(⻍),總共6個筆畫。 來源:邊役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是指被派駐在邊境地區的軍人。 繁體:邊役的繁體字為邊役。 古時候漢字寫法:邊役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邊役們奮勇抵抗敵人的侵略,保護着祖國的邊疆安全。 組詞:邊境、役使、邊防、役铄。 近義詞:邊軍、邊防部隊。 反義詞:内地、後方。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