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吾俦的意思、吾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吾俦的解釋

我輩;我類。《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遂有 荊江 、 江南 諸郡” 裴松之 注引《山陽公載記》:“ 劉備 ,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三人不假影為伴, 袁宏 庾亮 皆吾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吾俦”是一個文言詞彙,由“吾”(我/我們)和“俦”(同類、伴侶)組合而成,意為“我輩”“我們這類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吾:第一人稱代詞,可指“我”或“我們”。
    • 俦:指同類、伴侶,如“俦侶”“同俦”。
      組合後,“吾俦”即“我的同類”“我們這類人”,常用于自稱或指代同一群體。
  2. 用法與語境

    • 多見于古代文獻,如《莊子》《墨子》等,用于表達群體歸屬感。例如:“吾侪(吾俦)小人”中的“吾侪”與“吾俦”意義相近。
    •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研究古文或文學創作時可能涉及。
  3. 相關詞彙

    • 吾侪/吾曹/吾等:均表示“我們這類人”,與“吾俦”同義,可互換使用。
    • 吾輩:更強調輩分或時代歸屬,如“吾輩青年”。
  4. 例句參考

    • 古籍中未直接引用“吾俦”的例句,但類似結構的“吾侪”可見于《左傳》:“吾侪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

“吾俦”是文言中表達群體歸屬的人稱代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吾俦

吾俦(wú chóu)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它可以用來形容朋友、夥伴或同志。下面将會分别介紹吾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吾俦的左邊是“口”字旁,屬于漢字的部首之一。它的右邊是“人”字,表示人類。所以,“吾俦”中吾俦的意思指的是與自己親近的人。

吾俦一共包含了7個筆畫,其中“口”字旁占據了2個筆畫,而“人”字則占據了5個筆畫。

來源

吾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話是:“吾日三省吾身”,表示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後來,人們根據這句話創造了“吾俦”一詞來表達與自己親近的朋友。

繁體

在繁體字中,吾俦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吾俦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由“吾”和“俦”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我與他是多年的吾俦,我們的友誼始終如一。

2. 吾俦們一起努力,共同實現我們的夢想。

組詞

吾俦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吾俦情誼:指意親近友好的關系。

2. 吾俦忠誠:形容朋友忠實無私的品質。

近義詞和反義詞

吾俦的近義詞可以是朋友、夥伴、同志等。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吾俦相對應,但可以使用陌生人、敵對等詞來表示相反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