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結。比喻憂思郁結。涸,通“ 沍 ”,寒氣凝結。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心沍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慄。”
“冱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與情感隱喻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側重字面解釋,而、6等補充了文學化用法。
冱涸(hù hé)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水流凍結或者幹涸。形容水源枯竭或者結冰而無法流動。
冱涸的拆分部首為冫和氵,筆畫數分别為二和三。
冱涸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是由「冱」和「涸」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在古代,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水流凍結或者幹涸的情況。
冱涸的繁體字為「冱澈」。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在形狀上有所不同,但代表的含義基本一緻。古時候「冱涸」可以寫作「冱翮」、「刳河」等形式。
1. 長時間沒有降雨,那條小溪已經完全冱涸了。
2. 冬天來臨,湖面慢慢冱涸,形成一層冰。
1. 冱冷: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冷得刺骨。
2. 涸竭:指水源徹底耗盡或枯竭。
3. 滔滔不絕:形容水流洶湧奔流,源源不斷。
4. 淩冽:形容寒風凜冽,天氣非常寒冷。
1. 枯竭:指水源完全幹涸或用盡。
2. 圍繞:指水流環繞着某處或某物周圍流動。
3. 結冰:指水流或水體由于低溫而形成冰層。
1. 豐沛:指水源充足且充滿生機。
2. 流動:指水流順暢地流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