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冱涸的意思、冱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冱涸的解釋

凝結。比喻憂思郁結。涸,通“ 沍 ”,寒氣凝結。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心沍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冱涸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冱”與“涸”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隱喻環境狀态。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冱(hù)

    • 本義:指寒冷凝結、冰凍。《說文解字》釋為“寒也”,《玉篇》注“寒凍也”。
    • 引申義:形容寒氣凝固、水流凍結的狀态,如《莊子·齊物論》:“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
    •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卷,第1023頁。
  2. 涸(hé)

    • 本義:水幹枯、枯竭。《說文解字》雲:“涸,竭也。”
    • 引申義:指河流、池沼因幹旱或蒸發而幹枯,如《管子·水地》:“涸川之水,不吞舟之魚。”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520頁。

二、複合詞“冱涸”的語義


三、用法與文化内涵

  1. 自然描寫:

    多見于古籍中對極端氣候的記錄,如地方志中“連歲不雨,川澤冱涸”(《河南通志·災異》),反映幹旱與寒凍疊加的災害。

  2. 哲學象征:

    道家思想中,“冱涸”暗喻陰陽失衡的狀态。《淮南子·俶真訓》以“冰凝冱涸”形容宇宙未分時的混沌,引申為事物僵化失序。

  3. 文學修辭:

    詩詞中用以渲染蒼涼氛圍,如清代顧炎武《嵩山》詩:“四顧莽冱涸,振衣淩風煙”,突出山野荒寂之景。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語義解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收錄“冱涸”詞條,釋義為“冰凍幹涸”。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第3冊,第234頁,強調其古漢語語境。
  2. 古籍用例:

    • 《左傳·昭公四年》“冰冱而寒”與《莊子·外物》“涸轍之鲋”為單字經典用例,複合詞多見于宋明文獻。
    • 可參考《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冱涸”的檢索實例。
  3. 現代研究: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在“自然現象詞彙”章節中分析複合型環境詞彙的構詞邏輯。


“冱涸”是一個凝練自然現象與哲學思辨的文言詞彙,其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多見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冱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字面含義:水源枯竭

二、比喻含義:憂思郁結

綜合說明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與情感隱喻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側重字面解釋,而、6等補充了文學化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按班罷盡傍皇包場保界避刑恻切赤粱持正不阿穿破楚辭體大姆子大磬亸懶訛綳返魂草格綳格綳國司空悍戰鴻篇巨著黃苞荒恣僭逸戒律幾何學潗濈金颷課題苛雜昆後爛柯仙客兩關例會澧水旅人橋履盈蹈滿漫話門下史眠食目成拿周噴發普兒錢繦杖七停八當攘肱辱照嬗替舍命陪君子身子骨兒師期石子兒收存首逆鼠負王主文蔭伍長向隅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