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善逝的意思、善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善逝的解釋

佛教語。梵語sugata意譯。又譯“好去”。諸佛十號之一。十號之第一曰如來,第五曰善逝。善逝有如實去彼岸,不再退沒生死海之義。《大乘義章·十號義》:“言善逝者,此從德義以立其名。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 明 李贽 《觀音問·答自信》之四:“故佛上稱號,隻曰‘善逝’而已。善逝者,如今人所言好死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善逝”一詞的含義可從佛教術語和現代漢語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佛教核心含義

  1. 詞源與地位
    “善逝”是梵語sugata的意譯,由“善”(su)和“逝”(gata)組成,意為“如實去彼岸”。它是佛陀的十種尊號之一,位列第五(第一為“如來”),代表佛陀圓滿證悟後超越生死輪回的狀态。

  2. 深層内涵
    指佛陀通過修行徹底斷除煩惱,以智慧通達涅槃,不再退轉于生死苦海,故稱“好去”。此境界強調解脫的徹底性,如《大乘義章》解釋:“善者名好,逝者名去,如來好去,故名善逝”。

二、現代漢語引申義
在現代語境中,“善逝”被引申為對逝者的深切哀悼,形容他人對離世者表達真誠、莊重的懷念之情。但需注意,這一用法并非佛教原義,而是語言演變的産物。

補充說明
佛教經典中,“善逝”還包含佛陀說法如理、引導衆生離苦的功德,如《觀音問》提到“善逝”即“好死”,指通過正法獲得究竟解脫。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善逝》的意思

《善逝》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以善良的方式離世”或“善于面對死亡”。善逝通常用來描述那些在離世前表現出高尚品德或者對死亡保持平和态度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善逝》這個詞由“善”和“逝”兩個漢字組成。

• “善”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12劃。

• “逝”字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0劃。

來源

《善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經》中,是佛教用來形容佛陀圓滿般若智慧、完美解脫的境界。後來,該詞彙逐漸被引申為一種對死亡的理解和接受。

繁體

《善逝》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善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的結構和筆畫有所變化。根據古文獻資料,可以找到《善逝》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

• “善”字的古代寫法為“神”,總共有12劃。

• “逝”字的古代寫法為“殺”,總共有10劃。

例句

1. 他終日行善,活着的時候就是個善逝之人。

2. 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依然保持着善逝者的淡定和從容。

組詞

1. 善行:指善良行為或善舉。

2. 善心:指善良的心靈或懷有善意的心。

3. 善舉:指善良的行動或善行。

近義詞

1. 善終:表示一個人在死亡時狀态良好、無痛苦或無遺憾。

2. 圓滿:表示一個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或任務中達到完美的結果。

反義詞

1. 惡死:指以邪惡或不當的方式離世。

2. 不善逝:指對死亡無理解或沒有接受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