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衰微貌;蕭索貌。《文選·王褒<洞箫賦>》:“頽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還兮。” 李善 注:“頽唐,隕墜貌。” 呂向 注:“隤 頽 唐,聲微也。” 清 杜岕 《锺山積雪》詩:“氣潔煙火圍,頽唐凍嶺互。” 朱自清 《背影》:“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
2.精神委靡不振的樣子。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李安國 ‘頹唐如玉山之将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彭尚書奏折》:“臣一介書生,不學無術;加以老病頽唐,未能補報涓埃。”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破落戶的頹唐,是掉下來的悲聲,暴發戶的做作的頹唐,卻是‘爬上去’的手段。” 劉半農 《遊香山紀事詩》:“頹唐一老僧,當窗縫破衲。”
“頽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古籍中多指事物衰微,近現代則側重精神層面。
頽唐(音同tuǐ táng),又作頹唐,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語,指的是言行荒謬愚昧、荒唐可笑的表現或态度。
頽唐由「風」和「走」兩個部首組成,拆分為14個筆畫。
「頽唐」一詞最早出現在《周官·文學》一書中,形容了當時一些濫用權力、行為不當的官員。
繁體字為「頹唐」。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頽唐」的「頽」字寫作「魋」,「唐」字寫作「羪」。
1. 他的言行舉止實在是太頽唐了,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法理解。
2. 這個笑話實在是太頹唐了,沒有人能從中找到一絲樂趣。
頹唐的、頹唐地
荒謬、可笑、愚昧
理智、正常、明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