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謹按的意思、謹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謹按的解釋

(1).引用論據、史實開端的常用語。《魏書·源賀傳》:“ 懷 乃奏曰:‘謹按條制:逃吏不在赦限。’”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 忠宣 復對曰:‘謹按國朝典故, 天禧 中,宰臣 王旦 元是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犧樽》:“謹按《博古圖》作牛形,背上開竅以注酒,曰犧罇;如象形者,曰象罇。據此可證《三禮圖》之謬。”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遺稿>書後》:“謹按 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經濟、氣節,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2).謂緊握在手。 明 許三階 《節俠記·憂國》:“為今之計呵,除是麟符謹按觀機變,鸞輿反正從人願,會見鳳翼龍鱗慶百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謹按"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公文、奏章或學術考證中,表達一種恭敬、審慎的态度。其核心含義可以拆解為:

  1. "謹":

    • 表示恭敬、慎重、嚴肅認真的态度。它體現了說話者或書寫者對所陳述内容的重視和對上級或讀者的尊重。
  2. "按":

    • 本義為"用手向下壓",引申為考察、查考、依據、根據的意思。在這裡,它表示所述内容并非憑空臆斷,而是有根有據的考察、分析或引述。

綜合釋義:

"謹按"通常用于引述前人的觀點、曆史事實、典章制度或法律條文,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陳述、分析或提出自己的見解。它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恭敬地考察(得知)"、"經審慎查考(認為)"、"根據(某文獻/事實)",并帶有"我認為"、"我考察後認為"的謙遜意味,強調所述内容的依據性和發言的審慎性。

具體用法與語境:

  1. 公文奏章(最常見): 臣子在向皇帝上奏時,常用"謹按"引出所依據的經典、祖訓、律法或前例,然後提出建議或看法,以示言之有據且态度恭謹。
    • 例: "謹按《周禮》,'以九職任萬民'... 今臣愚見,宜仿古制..." (恭敬地查考《周禮》得知...)
  2. 學術考證: 學者在著述中,引用前代文獻或考證史實時,用"謹按"表明自己的結論是經過嚴謹考據得出的。
    • 例: "謹按《史記·貨殖列傳》,'陶為天下之中'... 可知其地之要。" (經審慎查考《史記·貨殖列傳》...)
  3. 謙遜地提出個人見解: 即使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時,用"謹按"開頭也帶有謙遜和負責任的意味。
    • 例: "謹按,此事關乎國體,宜從長計議。" (我審慎地認為...)

權威性引用參考:

"謹按"是一個體現恭敬、審慎态度的文言詞組,核心含義是"恭敬地考察/查考(後認為)"。它強調所述内容有所依據,常見于古代奏章、公文和學術論述的開頭,用于引述經典、史實或法律條文,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觀點或建議,帶有謙遜和負責任的意味。其結構清晰地反映了"謹"的恭敬與"按"的考察兩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謹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引用論據或史實的開頭語

  1. 基本含義
    在古籍或正式文書中,“謹按”常用于引用論據、史實或典章制度的開端,相當于“根據……記載”或“查考……條例”。例如:

    • 《魏書·源賀傳》:“懷乃奏曰:‘謹按條制:逃吏不在赦限。’”
    • 宋代徐度《卻掃編》卷上:“忠宣複對曰:‘謹按國朝典故,天禧中,宰臣王旦元是太保、平章事。’”()
  2.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代奏章、史書或學術考據,強調對權威文獻的嚴謹援引。


二、表示“緊握在手”或“謹慎遵循”

  1. 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中,“謹按”可解釋為“緊握在手”,如明代戲曲《節俠記·憂國》:“麟符謹按觀機變,鸞輿反正從人願”()。
    現代語境中,可能被理解為“謹慎遵循規定行事”(),例如:“謹按章程辦理,不敢有絲毫疏忽。”

  2. 注意事項

    • 語義差異:“緊握在手”的用法較為罕見,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謹慎遵循”的現代解釋可能與原義存在偏差,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謹按”的核心含義是引用文獻或條例時的嚴謹表述,屬古代公文常用語。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7、8的詳細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懇凹摳眼保引編湊不勞而成餔飼不相聞問超産獎承包商打草驚蛇丹鵲登賢書點劄第一印象睹記惡山祓除桴檝歌墟貫金貫涉河裡孩兒岸上娘輝光日新護邏火亮鴐鵞角皮解析幾何井闌機遇率更謾妒梅花妝民脂民膏民族區域自治男拜念黃犬逆探弄眉擠眼炰燔彭薄玱玱錢會前行惸獨啟強趨履榮仕速賔檖羅瑣談俗手天繪聽然駝鈎網漁具魏象五畤憲律歇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