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寶纛的意思、寶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寶纛的解釋

皇帝出行乘輿上所建的旗幟。 明 梁潛 《三月十七日送駕出德勝門》詩:“王氣浮天隨寶纛,虹光拂地護龍旌。”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議王琦事》:“三千營總兵都督 張軏 、 楊俊 為都指揮 王琦 奏龍旗寶纛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寶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由“寶”和“纛”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傳統辭書釋義,“寶”本義為珍貴之物,引申為尊貴、神聖的象征;“纛”讀作dào,特指古代帝王車駕或軍隊儀仗中用牦牛尾裝飾的大旗,後泛指權威旗幟。二者組合後,“寶纛”專指裝飾華美、象征至高權力或宗教儀軌的旗幟,常見于古代文獻對皇家儀仗、祭祀典禮或宗教法事的描述。

從詞義演變看,“寶纛”既強調旗幟的材質與工藝珍貴(如綴有珠寶、絲帛),又突出其儀式功能,例如《宋史·儀衛志》記載皇帝出行時“寶纛前導,以彰威儀”。在宗教語境中,道教、佛教法會亦用“寶纛”作為法器,代表神佛降臨或法統傳承。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傳統文化相關領域。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寶纛”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皇帝出行時,乘輿(車駕)上所樹立的旗幟,象征皇權與威嚴。拼音為bǎo dào(注意“纛”讀音為dào,非dú)。

  2. 曆史文獻例證
    明代梁潛在《三月十七日送駕出德勝門》詩中提到:“王氣浮天隨寶纛,虹光拂地護龍旌”,此處“寶纛”與“龍旌”并列,均屬皇家儀仗器物。此外,《水東日記·議王琦事》中也有相關記載,說明其與宮廷儀制相關。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出行的儀仗場景,強調儀式的莊重性。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

注意:由于該詞較為生僻,且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專業辭書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搶搶阿撲變様鄙塞不和長挑此岸麤官崔崔打花臉殿榜點點搐搐電征笃癃放言高論分建焚硯負途各位搆逆觀察家廣長合穗猴戲貨流蹇脩較談籍除解饷襟袖譏平救颠機韻舉撮絶羣拔類口傳口引霖亂樓棚路斷人稀矛骹麻葉皮邈如木妖泥緘疲厭前星騎驢索句認明軟媚若個三壺受到書卷酸文宿留霆策屯踞霞布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