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個的意思、若個的詳細解釋
若個的解釋
(1).哪個。可指人,亦可指物。 唐 東方虬 《春雪》詩:“不知園裡樹,若箇是真梅?” 宋 楊萬裡 《和段季承左藏惠》之三:“阿誰不識珠将玉,若箇關渠風更騷?” 明 陳铎 《山坡羊·怨别》套曲:“燈兒照破人兒夢,夢遶 巫山 若個峯?” 劉國鈞 《餞春詞》:“若個多情解相憶,征鞍還帶落花飛。”
(2).何處。 唐 賈島 《鹽池院觀鹿》詩:“ 條峯 、 五老 勢相連,北鹿來從若箇邊。” 宋 趙長卿 《菩薩蠻·初冬》詞:“若個是鄉關?夕陽西去山。” 清 趙翼 《中秋夕感作》詩:“一家依舊團圞月,憐汝孤魂若箇邊?”
(3).什麼。 清 李漁 《奈何天·逼嫁》:“若個事,嘩庭院?亂我清心,攪我幽眠。”
詞語分解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 個的解釋 個 (個) è 量詞:三個月。洗個澡。 單獨的:個人。個性。個位。 人或物體的大小:高個子。 加在“昨兒”、“今兒”、“明兒”等後面,與“某日裡”相近。 個 (個) ě 〔自個兒( (個)噐 )〕
專業解析
"若個"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疑問代詞和量詞,在不同語境中呈現多重含義。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虛詞詞典》釋義,其核心用法可概括為以下兩類:
一、疑問代詞用法
- 表疑問對象
- 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哪個"或"何處",多用于對人、事、物的選擇性提問。如李賀《南園》詩"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此處"若個"即"哪個"之意。
- 在方位表達中可解作"何處",如盧照鄰《行路難》"若個遊人不競攀,若個倡家不來折"(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二、數量詞用法
- 表不定量數
- 作"些"解,指代非具體的數量範疇。如《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經說衆生受苦樂,皆緣業力若個牽"(來源:漢典網www.zdic.net)。
- 明代後漸與"若幹"互通,如《金瓶梅》"若個月白風清夜,玉枕紗廚睡不成"(來源: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net)。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作為古典文學特殊用字,現代漢語中已基本退出口語體系,但在詩詞鑒賞、古籍研究中仍具重要訓诂價值。其語義演變軌迹完整呈現了漢語疑問代詞系統從具體指代向抽象量詞轉化的曆時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若個”是古代漢語中的疑問代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疑問代詞:表示“哪個”“何處”“什麼”等疑問指向。既可指人(如“若個書生萬戶侯”),也可指物(如“若個是真梅”)。
- 詞源構成:
- “若”本義為“如、像”,引申為疑問語氣;
- “個”為量詞,在此起加強疑問的作用。
二、用法舉例
- 指人:
- 李賀《南園》:“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試問哪個書生能封侯?)。
- 指物:
- 東方虬《春雪》:“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哪一株是真正的梅花?)。
- 表處所:
- 盧照鄰《行路難》:“若個遊人不競攀?”(哪個遊人不争相攀登?)。
三、特殊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若個”有“态度冷漠”的含義,但此解釋缺乏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經典用例可參考《全唐詩》及唐宋散文。
别人正在浏覽...
報主筆毫兵暴波路才麗谄暗沖鬥創艾從違戴任當塗刀筆先生底襟風占佛心天子複歸挂帆廣運龜息钴镆國步禾絹後來者居上黃涔呼庚呼癸誨正箭端金磾香九花虬快棱憎老貌淚漬連犿料絲燈面訊廟祧民宰迷童磨骨南雷女後憑舟遷變諐諐牽擾翹望起棟情詩驅劫三寸舌山海經身重詩集肆橫特樞填還體溫筒瓦下的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