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矛骹的意思、矛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矛骹的解釋

矛刃的下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矛骹是古代兵器矛的關鍵構件,特指矛頭與木柄結合處的金屬套管部件。根據《漢語大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23頁的解釋,該詞由"矛"與"骹"複合構成,其中"骹"原指胫骨,引申為管狀結構。

從形制功能角度分析,矛骹主要承擔三方面作用:

  1. 加固矛頭與木柄的接合部位,通過套接方式提升兵器整體強度(《中國兵器史稿》第三章,三聯書店,2009年)
  2. 在實戰中形成配重平衡,增強突刺動作的穩定性
  3. 部分形制帶有環鈕設計,可懸挂裝飾物或系綁纓穗

考古發現顯示,商周時期的青銅矛骹已出現複雜紋飾,如安陽殷墟出土的獸面紋矛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青銅器圖譜》第45號文物)。至漢代,鐵質矛骹開始普及,其長度比例逐漸标準化,常見制式為矛頭全長的三分之一(《考工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矛骹”是古代兵器矛的組成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結構功能: 根據兵器構造,矛頭分為三部分:

  1. 鋒刃:前端的尖銳部分,用于刺殺;
  2. 脊:中部凸起的加強結構;
  3. 骹(銎):下端中空部分,用于固定木柄(如圖示),确保矛頭與柄緊密連接。

文獻依據: 《釋名·釋兵》提到“矛,冒也,刃下冒矜也”,其中“刃下”即指骹部,說明其連接作用。進一步描述了矛的組成,印證了骹部的實際用途。

“矛骹”是矛頭與木柄銜接的關鍵部位,功能類似現代工具的“接口”,需兼具穩固性和承重力,屬于古代冷兵器設計的細節體現。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翔寶尺瀑溜菝葜筆乘布憲蟾彩顫抖搜乘勝逐北沖隱楚掠唇齒之邦淳耀蛓毛鷹蹈瑕掉頭鼠竄帝渚恩賜耳聾眼瞎厄抑發伏公司解散構建關給規範橫集賀育黃牛山彗汜畫塗駕肩接武匠費街道司禁锢禁棄進站虧心短行連綴理訟流眄流線型流谪卵形馬雞妹壻蠰溪偏固起時氣咻咻三憂事數受敵守序肆然天吃星調諧統镘文骨吳歌險畏俠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