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欲的意思、三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欲的解釋

(1).人君的三種欲望。謂欲強,欲安,欲榮。《荀子·君道》:“為人主者,莫不欲彊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是 禹 舜 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惡,果何道而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徑是矣。”

(2).人君的三種欲望。謂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法法》:“君有三欲於民。三欲不節,則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三欲”的含義,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

一、儒家經典中的君主“三欲”

  1. 《荀子》的“欲強、欲安、欲榮”
    指君主對國家的三種追求:希望國力強盛、政局安定、聲名榮耀()。《荀子·君道》提到,君主需通過“慎取相”(謹慎選擇輔佐者)來實現這三欲,避免國家陷入衰弱、動蕩和恥辱。

  2. 《管子》的“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強調君主施政的三種欲望:要求臣民執行命令時必須達成結果,禁止行為時必須徹底制止,頒布法令時必須嚴格執行。若過度放縱這三欲,會導緻統治危機()。


二、佛教與道家中的“三欲”

  1. 佛教三欲:財欲、色欲、名欲
    指人類對財富、情色、名譽的貪求,被認為是痛苦的根源()。

  2. 尹真人(道家)三欲:食欲、睡欲、色欲
    道家養生觀點認為,過度追求飲食、睡眠和情欲會損害身心,主張節制以保持氣脈通暢()。


使用場景與辨析

若需進一步分析某類“三欲”的引申含義,可提供具體語境或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欲》是什麼意思

《三欲》一詞在佛教中有特定的意義,是指人類在生命中存在的三種欲望,即貪欲、嗔欲和癡欲。它們是人們常常會陷入的一種追求感官享受、個人滿足和自我的執着之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欲」的拆分部首為「水」和「業」。根據簡化字書寫規範,「三欲」共有12畫。

來源

「三欲」一詞最早來源于佛教,佛陀認為人類苦難的根本原因是人們沉迷于這三種欲望中。佛教教義中提出了「摧破三欲」的修行方法,以解脫衆生于世間的痛苦。

繁體

「三欲」的繁體字為「三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欲」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為例,「三欲」的字形為「又貪又怒又癡之欲」。

例句

1.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警惕三欲的控制。

2. 修行者需要戒除三欲,以達到内心的平靜與覺醒。

組詞

1. 三界欲:指欲望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存在。

2. 貪欲:指貪婪的欲望。

3. 嗔欲:指憤怒的欲望。

4. 癡欲:指愚昧無知的欲望。

近義詞

1. 貪婪:指對物質財富、權力等無盡的渴望。

2. 脾氣暴躁:指心懷怨恨、易怒的特性。

3. 執着:指對特定事物或目标極度堅持不放的态度。

反義詞

1. 知足:指滿足于已擁有的,不再貪求更多的心态。

2. 忍讓:指對于他人或境遇不如意時,能夠以寬容和謙虛的心态應對。

3. 超越:指超出世間凡塵之欲望藩籬,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