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旗的意思、鋒旗的詳細解釋
鋒旗的解釋
亦作“鏠旗”。靈旗上有太一、招搖、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進軍讨伐取勝。《漢書·郊祀志上》:“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太一三星,為泰一鏠旗。” 宋 嶽珂 《桯史·開禧北伐》:“時鏠旗深入,未有所底。” 明 劉基 《處州石末公德政碑頌》:“鏠旗所指,百怪走藏。” 章炳麟 《春秋左傳讀·哀公篇·獲其蠭旗》:“ 哀 二年:‘獲其蠭旗。’案:《天文志》雲:‘杓端有兩星:一内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蠭。’(《天官書》作鋒,鋒本字,蠭借字。)‘矛、盾動搖,角大,兵起。’《上曲禮》:‘“招搖”在上,急繕其怒。’注:‘畫招搖星於旌旗上,以起居堅勁軍之威怒,象天帝也。招搖星在北鬥杓端,主指者。’據此,則‘蠭旗’者,謂畫天蠭於旌旗,猶‘招搖’也。皆主兵,故通用。《郊祀志》雲:‘為伐 南越 ,告禱泰一……為泰一鏠旗,命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意亦猶是太一三星,謂太一在後,招搖、天蠭在前,合三星也。”一說即蜂旗。畫有狀如丹鳥的大蜂的戰旗。鋒,通“ 蜂 ”。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将軍賀婁公神道碑》:“鋒旗不息,刁鬥恒驚。” 倪璠 注:“疑作‘蜂旗’。《左傳·哀二年》曰:‘ 鄭 人擊 趙簡子 ,得其蜂旗。’”
詞語分解
- 鋒的解釋 鋒 (鋒) ē 刀劍銳利的部分:刀鋒。劍鋒。交鋒。鋒利。鋒芒。鋒镝(泛指兵器;亦喻戰争)。 器物的尖銳部分:筆鋒。針鋒相對。 形容語言的尖銳:話鋒。談鋒。 在前面帶頭的人:先鋒。前鋒。 筆畫數:;
- 旗的解釋 旗 í 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識(?),多是長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幟。旗號。旗艦。旗手。 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共分八旗,後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特指屬于滿族的:旗人(滿族
網絡擴展解釋
“鋒旗”是一個源自古代軍事與祭祀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鋒旗”亦作“鏠旗”,指古代行軍作戰時使用的靈旗,旗面繪有太一、招搖、天蜂三星,主要用于祭祀神明以祈求戰事勝利。該旗通過星象圖案象征神權護佑,增強軍隊士氣,常見于出征前的儀式中。
二、通假與演變
- 星象關聯:旗上三星中“天蜂”與“蜂”相關,故“鋒旗”可能通假為“蜂旗”。例如《左傳·哀公二年》記載鄭國繳獲趙簡子的“蜂旗”,即繪有蜂形圖案的戰旗,象征銳不可當。
- 軍事象征:在文獻中常代指軍隊先鋒或核心力量,如北周庾信《周車騎将軍賀婁公神道碑》以“鋒旗不息”形容戰事頻繁。
三、文獻例證
- 《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時期用牡荊繪制“泰一鏠旗”,結合日月北鬥等圖案,體現其祭祀功能。
- 宋代嶽珂《桯史·開禧北伐》描述北伐時“鏠旗深入”,突顯其軍事指揮作用。
四、現代理解
現代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領導或先鋒”的比喻義(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代典籍,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書》《左傳》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權威曆史類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鋒旗(fēng qí)這個詞意思是指鋒芒畢露的旗幟,常用來比喻有領導力、有號召力的人或事物。該詞的拆分部首是 “刀” 和 “旗”,其中 “刀” 是指利器,表示鋒利;“旗” 是指旗幟,代表标志。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鋒旗的字形屬于“繁體”,是由“鋒”和“旗”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鋒”是指刀刃的形狀,“旗”是指旗幟。這種字形在古書中常用來表達鋒芒畢露、英勇無畏的意思。
在古時候,鋒旗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子。據了解,它在古代漢字中常見的寫法有“鋒旗”的形式,意思和現代的鋒旗相近。
以下是一些關于鋒旗的例句:
1. 他是團隊中的鋒旗,總能激勵我們向前奮進。
2. 這部電影彰顯了青年的鋒旗精神,深受觀衆喜愛。
組詞:旗幟、鋒芒、鋒利、銳氣、旗手、領袖.
近義詞:旗幟、标志、象征、領導者、骨幹.
反義詞:平庸、無能、隨從、跟班、普通.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