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争中用箭射至敵方的文書。《墨子·號令》:“禁無得舉矢書若以書射寇。” 岑仲勉 注:“矢書即《開禧德安守城録》所謂‘射入飛書’,拾閲敵人箭書固不可,擅以書射給敵人亦不可。”
“矢書”是一個源自古代戰争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箭矢傳遞信息的方式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矢書指古代戰争中通過箭矢射向敵方的文書或文字材料。這種傳遞方式主要用于傳遞戰書、指令或威懾信息。例如《墨子·號令》提到“禁無得舉矢書若以書射寇”,說明當時對使用矢書有嚴格規定。
《開禧德安守城録》中提到的“射入飛書”,以及《禮記·投壺》中“矢躍”的投壺活動,均印證了箭矢作為信息載體的曆史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矢”的其他含義(如幾何學術語、通假用法等),可參考權威字典擴展閱讀。
矢書(shǐ shū)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矢(shǐ)和書(shū)。
矢(shǐ)是一個表示箭的部首,它表達了一種射擊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和3畫。
書(shū)表示寫作和書籍,由「⺈」和「彡」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和4畫。
因此,矢書(shǐ shū)的總筆畫為7畫。
矢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多用于表示寫作與書法方面的内容,例如《千字文》中的「矢書」一詞即指書法。在古代,矢書也用作貴重書籍的稱呼。
不同于現代簡化字的寫法,繁體中的「矢書」字為「矢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矢書」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矢字的形狀稍微偏上,書字的下部較長。這種寫法在古代出土文獻中經常出現。
以下是一個使用「矢書」這個詞的例句:
矢書之藝術,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組詞可以根據矢書的意義進行擴展,如矢志、矢量、書法等。
矢書的近義詞包括書法、字畫、字帖等,它們都指涉與書寫和藝術有關的領域。
矢書的反義詞較為難以确定,因為它主要與書寫有關,沒有直接相反的概念,但可以考慮類似「不學無術」的詞語作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