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喪親之痛。 宋 蘇轼 《與馮祖仁書》之一:“某慰疏言,伏承艱疚,退居久矣,日月逾邁,哀痛理極。”
“艱疚”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建議優先采用“喪親之痛”這一傳統釋義,若需擴展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可通過蘇轼書信等古籍進一步理解其原始用法。
艱疚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疒”,拼音為jiān jiù,讀音為[jiān jiù]。
其中,“艹”是植物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意思;“疒”是疾病部首,表示與疾病有關的意思。
艱疚總共有12個筆畫構成。
艱疚的來源是《詩·大雅·蕩》:“蕩之陲,有美一人,婉兮美兮,不艱不疚。”指形容人的美好姿态,沒有病苦和疾苦。因此,艱疚的意思為病苦悲傷。
在繁體字中,艱疚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艱疚」。
在古時候,艱疚的寫法會經曆一些變化。大約在西周,艱疚的字形為「艸病襊」。到了東周和秦朝時期,字形變為「艹病」。漢代的字形為「疒幹衣」。而到了隋唐時期,字形則變為現代所見的「艱疚」。
1. 他患病後,整個人都顯得十分艱疚,沒有了以往的朝氣蓬勃。
2. 她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心裡充滿了疲憊和艱疚。
組詞:艱難、疾苦、悲傷
近義詞:愁苦、病苦、悲痛
反義詞:安康、快樂、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