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茶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話》:“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綱至十綱,小團至大團而至。第一名曰試新,第二名曰貢新,第三名有十六色:龍園勝、雪白茶、萬壽龍芽。” 宋 楊萬裡 《過平望》詩:“午睡起來情緒惡,急呼蟹眼瀹龍芽。” 元 謝宗可 《茶筅詩》:“萬縷引風歸蟹眼,半瓶飛雪起龍牙。”
(2).指竹筍。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草語·竹》:“其稍甜者惟油筒竹,筍名龍芽。”
“龍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記載來理解,主要涵蓋以下三方面:
在宋代茶文化中,“龍芽”是茶葉的一種名稱。據宋人姚寬《西溪叢語》記載,宋代貢茶分為十綱,第三綱中的優質茶品包含“萬壽龍芽”。此外,楊萬裡《過平望》詩中“急呼蟹眼瀹龍芽”也印證了“龍芽”作為茶名的雅稱。
清代文獻中,“龍芽”被用來指代竹筍。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到油筒竹的筍稱為“龍芽”,形容其鮮嫩可食的特點。
現代語境下,“龍芽”多指薔薇科植物龍芽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具有以下特征:
該詞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含義。古文獻中多指茶或竹筍,現代則更傾向植物龍芽草。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植物學信息,可參考《中國植物志》或茶文化典籍。
龍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龍的芽苗,也可以用來比喻有潛力的年輕人或事物。
龍芽的部首是龍字的“龍”,拆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左邊是“目”字旁,右邊是“聿”字旁。
龍芽的總筆畫數為15,其中“龍”字占9畫,“芽”字占6畫。
龍芽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和芽苗的象征意義。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着權威、力量和祥瑞,而芽苗代表着生機和潛力。
在繁體字中,龍芽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發生變化。
據古籍記載,古時候寫龍芽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其中,“龍”字的筆畫數為16,而“芽”字的筆畫數為7。
1. 他是公司中的龍芽,一定會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2. 這個小夥子充滿活力,真是一顆龍芽。
龍雀、龍騰、芽菜、情芽等。
苗子、苗苗、新秀、冉冉升起的星等。
凋零、老者、墓地、殘花敗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