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略的意思、封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略的解釋

(1).封界;邊境。《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晉書·天文志下》:“翼又 楚 分野, 孫權 封略也。” 唐 劉禹錫 《謝貸錢物表》:“昨以封略未寧,幹戈猶動, 壽春 固壘以備盜, 淮 甸興師以扞奸。” 宋 蘇轼 《策别二十二》:“方 西戎 之叛也,天子非不欲赫然誅之,而将帥之臣,謹守封略,收視内顧,莫有一人先奮而緻命,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盡力。”

(2).霸占。《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 胡三省 注:“ 杜預 曰:不以道取曰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封略”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解析,結合古籍文獻與現代釋義:

一、基本含義

  1. 封界/邊境
    指國家或領地的疆域邊界,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昭公七年》記載:“封略之内,何非君土”,強調君主對領土的統治範圍。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論》中也提到“世食祿邑,以盡其封略”,進一步印證其疆界之義。

  2. 霸占
    指以不正當手段侵占土地或資源。例如《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載:“封略山湖”,胡三省注解為“不以道取曰略”,說明此含義帶有貶義,強調非法占有。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現代詞典中,“封略”被解釋為以權謀私、利己主義的行為,特指将個人利益淩駕于國家或集體之上。這一用法可能源于古代諸侯為私利擴張封地的曆史背景,後演變為對自私行為的批判。


古籍例證對比

含義 例證文獻 原文引用
封界/邊境 《左傳》《晉書》 “封略之内,何非君土”
霸占 《資治通鑒》 “封略山湖”

注意:不同語境下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略(fēng lüè)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封閉、禁锢、限制等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封字旁,右邊的部首是略字旁。封字旁是由屍字旁和缶字旁組成,代表封閉的意思;略字旁由刀字旁和各字旁組成,表示切割、減少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造形演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封字的寫法是圍繞一個方塊,并在方塊上方畫上一條水平線;略字則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刀字,右邊的部分則是各字。這種古代漢字寫法的形狀與現在的漢字略有不同。 以下是《封略》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地方被封略了,進不去。 2. 政府采取了封略措施,限制了某些行為。 組詞方面,可以根據需要加上合適的前綴和後綴,例如:封閉、封鎖、禁略等。 與封略相近的詞彙有限制、阻礙、隔絕等,而反義詞則包括開放、放松、解禁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